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性变迁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中国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失衡引发的矛盾凸显。研究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促进制度间的协调,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整体性变迁为研究视角,从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相关理论出发,探索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性变迁的内在机制和创新路径。  全文由三大部分共九章组成。  第一部分由第一、二、三、四章组成。第一章导论对选题背景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之处进行概述。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基于不同视角进行的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体性分析的研究视角。第三章初步总结了整体性制度变迁理论,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性变迁的含义,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章以日本为例对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及相关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进行了关联分析,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并得到了相应的启示。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由第五、六、七章组成。第五章对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进行了历时关联分析,探求现行制度形成的历史逻辑线索。深刻认识到现行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由“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的城乡二元的整体性制度安排演变而来,制度的历时关联增加了现行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耐久性”,考虑路径依赖的创新将有利于降低制度变迁成本。第六章从三个层面上对现行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共时关联分析。首先,对农地制度进行共时关联分析认为,农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直接影响着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农地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问题的根源;农地管理制度由于忽视产权保护不能适应农地产权制度与农地流转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其有效性差的根本原因。其次,对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共时关联分析表明,我国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使农地制度改革陷入“两难困境”,应实现土地保障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渐进转变;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既要考虑农民的分化又要实行统筹。最后,对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共时关联分析表明,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二者矛盾的根源在于各自内部制度的不协调引发二者制度变迁的非同步和非协调。第七章初步构建了我国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性变迁模型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整体性制度变迁的初步构想。农地制度域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域基础模型的结论是: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互补性,应从主要经济域变迁入手并通过互补关系引发相关域的连锁反应,创造出新制度化的动能。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放宽约束条件后的修正模型的结论是:当农地制度域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域之间为不完全俘获关系时,两个制度域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因此,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剥离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将有利于农地制度市场化改革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良性互动。农地制度子域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域整体性变迁模型结论是: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性变迁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必须把握好改革时机,选择最佳路径,促进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协调互动实现整体性变迁。  第三部分包括第八章和第九章。第八章提出了我国农地制度及相关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性创新的政策建议。即基于农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视角对农地制度进行整体性制度创新,以及基于与农地制度改革互动进行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性创新,同时创造有利于整体性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最后在第九章,对全文的研究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是,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种不平衡日益威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它所能提供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由于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无偿地使用环境,无节制地滥用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生态现状以及经济技术都不容乐观,除了技术因素外,政策因素在推动我国生态经济和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