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殖民地的女性—从女性主义文体学角度研究《印度之行》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_break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摩·福斯特最著名的小说《印度之行》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它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把主题主要锁定在探讨关于阻碍人类"连结"的种族冲突问题.该文从女性主义文体学角度研究小说中所反映出来的性别问题,从中挖掘出性别歧视同样阻碍了人类的连结.作为一个次主题,它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深化了人们所公认的主题.同时也证实从女性主义文体学角度研究小说语言能够丰富小说的主题.使读者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小说.论文首先简要介绍福斯特的创作及《印度之行》的梗概,对该小说已有的研究,该文的研究方法和目的.全文的理论框架是女性主义文体学理论.从女性主义文体学角度具体分析小说中用于表现女性的语言.分析作者对特定语言的选择,分析特定的语言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此外,还通过合作原则和话步两种方法分析小说中的对话.对话中女性的声音首先被男性权力反复压制,最终通过自身的力量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规则挑战,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自身主体性.通过这些分析,客观地指出小说中包含的女性主题深化了已有的主题.福斯特的成就进一步体现在他对社会中不同性别等一些细微地方的敏锐的洞察力及其在小说中成功的再现.
其他文献
话语标志语是指在语篇中用来表示句际或语篇片断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词、短语或小句。作为一种语法衔接手段,在书面语篇中它常被作者用来搭建语篇结构,明示逻辑语义关系,并具有帮
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发展以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学习已经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和独特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容易,更快速,更有效,所采取的具
该文探讨作者玛丽·雪莱通过《弗兰肯斯坦》阐述得出的关于十九世纪早期中产阶段家庭价值观念方面的观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她一方面赞成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关于家庭每个成员应
英国的19世纪是一个各种巨大变化层出不穷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英国小说对于英国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乔治·爱略特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国内外学者对她的评价很高,但是从
《看不见的人》是艾立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到他去世时留给世人的唯一部长篇小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说中的主人公的经历就是作者本人思想走向成熟的真实写照.艾立森的种
语言迁移研究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Taylor等前人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比中、高级阶段更依赖于母语。当母语和外语的某些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