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著名的“新思潮派”小说作家,其历史题材类作品通常借历史素材设定富有理智的主题,对古典赋予新的解释,展现出自身独特的写作风格。其中,短篇小说《竹林中》便出典于古典文学作品《今昔物语》。小说通过七名身份各异的事件相关者道出了事件的经过。作品中出现多处人物形象、事件场景、人物心理等描写,具有较强的时代、文化特色。并且,随着芥川龙之介作品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竹林中》也在不同时期出现了较多译本。本论文主要关注《竹林中》译文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通过对比分析《竹林中》的三个译本,提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及译本特色。本论文在研究对象上选择高慧勤、林少华和文洁若翻译的三个译本,通过对比三译本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三译本的翻译方法及译本特色,以期为如何进行文化负载词翻译提供参考。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明确指出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对象。继之,整理分析《竹林中》、文化负载词翻译以及《竹林中》译本的先行研究,进而指出本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点,明确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第二章,首先整理分析小说作者芥川龙之介的创作经历和《竹林中》的小说特色,旨在把握小说作者的创作背景与作品特点。继之,整理分析三译本的译本情况和译者的翻译理念。通过总结掌握《竹林中》原作的作者、作品以及译作作者、作品的内容特点,为《竹林中》译本分析奠定基础。第三章,主要整理明确文化负载词的概念、中外关于文化翻译的理论,总结中外文化要素翻译策略的发展概况,旨在明确指出文化负载词的特点、理论发展以及翻译策略发展脉络,并运用奈达的文化分类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为译本分析提供框架和理论支持。第四章,首先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具体的分类。继之,从小说原文中提取相关文化负载词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奈达的文化分类,本章将原文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具体分为(1)生态文化负载词(2)物质文化负载词(3)社会文化负载词(4)宗教文化负载词(5)语言文化负载词,并对比分析各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旨在总结出各译本的翻译特点,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方法参考。第五章结语部分,本论文对前四章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得出三译本的译本特色。通过本论文的探讨,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可以总结为(1)直译;(2)直译加注;(3)意译;(4)解释翻译等。三译本中,高译本多采取意译及解释翻译;林译本多采取直译、意译和解释翻译;文译本较多采取直译加注及解释翻译。从译本整体来看,三译本中采取的翻译方法较好地呼应体现了译者的翻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