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星载GNSS弱信号的高轨航天器精密定轨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认识宇宙的手段不断丰富,人类的探测活动向外层空间乃至深空环境不断拓展,使得中高轨道的卫星应用逐渐增多。然而,确定卫星的高精度轨道是保证卫星应用任务成功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传统的地基测量技术,通过测角、测速和测距的方法,依然是实现中高轨卫星定轨的主要技术手段。由于地基测量技术存在跟踪弧段短,测站分布不均等缺陷,定轨精度仅为百米量级,已经无法满足中高轨卫星及航天器的高精度应用需求。星载GNSS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低成本的优点,可实现对卫星的连续跟踪,已在低轨卫星及航天器精密定轨应用中取得巨大成功,事后定轨精度在厘米量级,实时定轨精度可达到分米水平。开展星载GNSS技术在高轨航天器和卫星上的高精度定轨应用研究,可有效减轻地面测控网的负担,增强卫星的自主管理能力,减弱卫星对地面系统的依赖。当前高轨GNSS技术尚处于应用研究阶段,由于信号的传输路径长,约为地面用户的2到3倍,受等离子层的影响,观测值中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延迟误差,使得几何观测模型与观测数据之间存在偏差;考虑到信号捕获灵敏度,高轨弱信号接收机一般为单频GNSS接收机,因此需要进一步对单频信号误差特征进行研究。此外,对大椭圆轨道的星载GNSS弱信号应用,卫星可从导航星座之上飞越至低轨高度处,其误差精化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且摄动力变化复杂,远地点与近地点附近所受主要摄动力不同,几何观测强度随轨道高度变化显著。因此对于高效的轨道积分算法和GNSS弱信号实时定轨方法的研究,也是大椭圆航天器高轨GNSS应用中的难点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星载GNSS弱信号高轨航天器精密定轨理论方法。从星载GNSS弱信号观测数据质量分析、几何观测模型建立、轨道动力学模型与积分方法、事后及实时精密定轨验证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高轨TJS-2卫星的实测GPS弱信号观测值的数据质量,分析观测值中含有的系统误差特性,为几何模型和随机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分析大椭圆轨道重力场摄动力随轨道高度变化的特性,研究适合大椭圆轨道下重力场阶数自适应调整的轨道积分方法;研究高轨弱信号GNSS实时定轨方法并研制原型软件,为星载GNSS高轨航天器自主导航提供支撑。具体研究工作及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点:1)系统研究了星载GNSS高轨航天器精密定轨理论方法,分析了高轨航天器摄动力特征,研究了高轨卫星星载GNSS观测值DOP特性,为实测数据精密定轨和误差建模奠定基础。2)分析了高轨GNSS弱信号观测值误差特性,发现了TJS-2高轨卫星星载GNSS弱信号相位观测值中存在恒星日周期相关的系统误差。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周期特性的恒星日改正模型。实测数据验证表明,模型改正后验后相位残差RMS值由245.8mm减小到了82.1 mm,提升66.6%。同时也发现,在接收机对信号的跟踪过程中受掩星效应的影响,导致部分伪距观测值中引入了某种偏差,可直接影响到接收机钟差的调整,进而损坏同一时间观测到的其他导航星的数据质量,这一发现可为国产高轨GNSS接收机的改善和升级提供参考。3)研究了大椭圆轨道低轨段单频GNSS信号误差精化方法,特别是大椭圆轨道低轨段电离层延迟、导航卫星星历误差等几何误差消弱方法。论文提出附加斜距误差参数的半参数法观测模型,可实现在相位观测值域进行约束,有效分离残余的周期性误差。低轨段模拟仿真表明:单频相位验后残差降低至毫米级,而单频实时定轨精度从0.68 m减小至0.37 m,提升达45%。4)研究了大椭圆HEO摄动力变化特征及轨道动力学积分方法。针对大椭圆轨道在不同轨道高度下所受主要摄动力不同的特性,提出大椭圆轨道自适应变步长积分与实时定轨方法。该方法克服传统单步法积分效率低,多步法步长固定的不足,并通过对预报值的误差修正进一步提高轨道积分的稳定性,并利用随轨道高度变化的重力场阶数调整策略,加强实时定轨的自适应能力以提高运算效率。仿真实验表明,步长修正次数减小了22.6%,由原来的平均29.2分钟调整一次增大到平均37.4分钟调整一次;此外,积分三维误差也由最大7.2 cm减小到2 cm以内。5)研究了星载GNSS弱信号的高轨航天器事后处理精密定轨方法,并采用TJS-2卫星和嫦娥五号试验飞行器(CE-5T)实测数据开展了精度验证。研究表明:高轨卫星(TJS-2)长弧段定轨,非差法重叠轨道精度为1.3 m,历元间差分法可有效削弱慢变几何误差的影响,定轨精度优于0.7 m;而在高轨航天器(CE-5T)短弧段定轨中,历元间差分法对误差敏感性较强,定轨精度仅为12 m,而非差法定轨精度可达到7.1 m。6)在PANDA软件的基础上,研制了星载GNSS弱信号大椭圆轨道航天器实时定轨原型软件。利用TJS-2高轨星载GPS弱信号观测数据进行实时定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GPS广播星历定轨,并通过对弱信号相位观测值中的误差进行模型改正,切向、法向和径向收敛时间分别为10小时、6小时和16小时;收敛后,切向、法向和径向的定轨精度分别为0.51m、0.37 m和0.42 m,三维精度为0.76 m;嫦娥五号试验飞行器(CE-5T)返回段实时定轨,切向、法向和径向的位置RMS分别为8.40 m、4.56 m、11.75 m,三维精度为15.14 m。
其他文献
理论依据:全球多中心调查表明,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后较差,。目前,IPF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有学者认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与IPF进展密切相关,其中β-catenin的过度酪氨酸磷酸化修饰是该通路的一个重要启动位点。然而,有效抑制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的
氮肥的施用在提高玉米产量和满足全球人口增长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密植高产夏玉米种肥同播条件下,如何调整氮肥施用方式,实现作物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协同提高十分重要。本试验于2017-2018年在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35°58′N,116°58′E)、山东农业大学温室(36°11’N,117°06’E)和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选用登海605为试验材料,大田和土柱试验相结合,设置225 kg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工结构材料(如超材料、超表面、人工晶体)由于其独特的波调控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人工超材料通常拥有自然界材料不具备的材料参数,如负有效质量密度、负有效体积模量、零或负折射率等。通过利用这些超材料,可以实现一些传统材料无法实现的波操控。相较于超材料,具有亚波长尺度的超表面(也称二维超材料)增添了一些非平庸的波操控功能,同时提供了一些新的波操控方式。最近,借助人工晶体这个很好的研究平台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配合营养支持干预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胃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越高焦虑与抑郁情绪越严重。运用SF-36评分量表对
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权保障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制度改革要求,标志着我国司法人权保障将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司法人权保障的重点是通过司法来完整地保障人权尤其是法定人权的现实化,强调法治社会背景下司法之于人权现实化的主导意义,克服当前司法人权保障局限于程序性人权保障的潜在不足,进而使人权法治保障模式之于人权现实化的实践价值得到完整意义上的实现。人权,是一具有多
A 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es,IAVs)感染常常导致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患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导致较高死亡和造成疾病的大流行。IAV属于正粘病毒科,其基因组由8条分节段的负链RNA组成,通常编码17种病毒蛋白。该流感病毒的主要靶细胞是呼吸道上皮细胞,也可以感染巨噬细胞和呼吸道的树突细胞。先天免疫系统通过Toll样受体(TLRs),Nod样受体(NLRs)和最近发现的RN
据WHO统计,2015年,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1],自杀是导致死亡的第17位原因,是15—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位死因[2]。癌症可能导致自杀,以往研究表明与普通人群相比,癌症患者的自杀率几乎翻了一倍[3-5]。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SI)[4,5]和自杀未遂(SA)[5,6]。近年来,全球肿瘤发病率逐年递增,成为一个全球性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然而,国内尚缺乏
1、研究背景胶质瘤是临床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胶质母细胞瘤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胶质瘤是一种高度恶性、呈浸润性生长的肿瘤,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并易于复发,故临床疗效不理想。当前国内外针对胶质瘤治疗的方案是通过手术最大范围的切除病灶,同时联合放疗及替莫唑胺等药物化疗,该治疗方案提高了胶质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了生存期,但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并产生对化疗药物的耐药。因
控释尿素通过调控氮素释放与作物养分吸收相同步,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是解决多年来氮素利用率低问题的理想选择。生物刺激素能够增强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被认为是促进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保障。农业生产中单独施用控释尿素或生物刺激素已是普遍的增产方式,但二者的协同增效作用却鲜有报道,尤其是开展环保、高效的生物刺激素的研究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V
实验一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及cIAP1表达与神经元存活的关系。方法:选取SPF级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康组,每组18只,再按术后3d、7d、14d分成三个亚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所有大鼠均给予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M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