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之后,在结构性改革趋重的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部分城市人口收缩与部分区域发展滞后的问题愈加严重,而创新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促使我国城市渡过“改革阵痛”的有效途径。探讨城市收缩对区域塌陷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明确城市收缩对区域塌陷的影响机理以及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中介作用,对于深入认识城市收缩、城市创新能力以及区域塌陷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能为我国城市应对发展中的收缩问题、协调解决问题区域发展塌陷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本文尝试构建城市收缩影响区域塌陷的理论模型,探究了城市收缩对区域塌陷的影响机制以及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其次,通过相关指标构建研究我国城市收缩、城市创新能力以及区域塌陷的现状及空间分布特点。最后以2009年—2015年间我国地级城市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城市收缩通过弱化城市创新能力导致区域塌陷的过程。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城市收缩问题初见端倪,新常态下增长不再是唯一主题;(2)我国城市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城市群的创新聚集模式显现;(3)中西部仍是塌陷区域密集置地,东北地区颓势明显;(4)城市收缩将导致区域塌陷,其中城市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而人力资本的提高与集聚经济有利于缓解城市收缩的负面作用;(5)城市收缩、创新能力与区域塌陷之间的关系因区域特点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为:(1)尝试建立理论模型和机制分析,探究城市收缩、城市创新能力和区域塌陷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探究了三者之间的作用过程;(2)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以我国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城市收缩对区域塌陷的具体影响,以及城市创新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且将地级城市分类多从角度研究得到更细致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