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bacterial wilt)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目前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福建、浙江等地发病严重。青枯病造成减产,是严重威胁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迄今尚未找到防治此病的有效方法,所以番茄抗青枯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为了研究番茄抗青枯病育种的生理基础,对差异很大的两个品种接种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分析其品种间与防卫系统相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受青枯菌侵染后,抗病品种T51A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高于对照,而感病品种T9230的却与对照一致;抗病品种T51A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对照,其峰值比对照高16.12%,而感病品种T9230的却低于对照,其峰值低于对照25.14%;抗病品种T51A与感病品种T9230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无明显差异;抗病品种T51A抑制叶绿素含量下降的能力及保持较高胡萝卜素含量的能力明显强于感病品种T9230。 2、为了探索防治番茄青枯病的有效途径,我们对接种青枯病菌后的番茄进行40mg/L浓度壳聚糖的不同方式处理。结果表明,喷施壳聚糖可诱导番茄对青枯病产生抗性,减轻青枯病病情,经二次喷施后再喷微量元素的处理相对防效达到48.76%。体内与抗病反应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峰值分别比对照高46.24%、51.77%、121.22%、36.49%。同时壳聚糖处理的番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接菌植株。 3、用番茄高抗青枯病品种“T51A”与高感青枯病品种“T9230”配制杂交组合,接种鉴定其正反交F1代及F2代分离群体的青枯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T51A对青枯病的抗性属于细胞质遗传,受1对杂合基因加性控制。用64个EcoR Ⅰ/MseⅠ引物组合对“T51A”、“T9230”两个亲本及其F2代抗病和感病基因池进行AFLP分析,共扩增出约4200条可分辨的带,其中2条为稳定的差异。用“T51A”和“T9230”杂交产生的F2代分离群体对2个特异条带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