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空间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严重的、多部位、多脏器创伤发生率日趋增高。除了创伤引起患者直接损伤外,炎症介质“二次打击”对机体组织器官也造成的严重的伤害,所以如何预防、控制炎症介质失控状态对机体造成的二次伤害,从而阻断SIRS(systemic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向更严重的MODS (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已被证实存在于人体的炎症反应过程,但对于不同疾病,不同时期的影响如何仍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认识,本实验将检测在严重创伤初期,不同程度创伤患者的血浆中三种气体分子表达情况,结合患者MODS发生率,死亡发生率,血乳酸指标来探讨三种气体分子在创伤初期炎症反应中的关系,从气体信号分子角度了解早期创伤发展情况。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接诊急性创伤患者60例。入选的创伤患者建立液路后,立即抽血,并送检血气分析。记录患者血中乳酸(Lactic acid)数值。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评价后,记录患者创伤严重程度(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评分,根据ISS创伤评分将其分为三个亚组:轻(<16分)、中(16-25分)、重(>25分)三组。同时取静脉血约3ml,注入含分离胶的试管中,室温静置20分钟后,使用离心机离心20分钟(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分装入3个离心(eppendorf,EP)管中(每个EP管内样品约100ul),于-80℃冰箱冻存备用。标本收集全后,用iNOS、HO-1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分别测定其血浆浓度,采用化学还原分光光度计法测血浆中H2S含量。并监测患者后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syndrome MODS)发生率(诊断标准为修正的Fry-MODS诊断标准)和28天死亡率,根据患者后续是否发生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患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1三组创伤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三组创伤病人的性别、年龄、自创伤发生至来院就诊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红素加氧酶HO-1、内源性硫化氢表达比较通过方差分析,进行组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NOS在三组患者血浆中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并随着创伤评分升高呈持续升高趋势(P<0.05)。HO-1在三组创伤患者血浆中表达较正常组均降低,创伤程度越重其在血浆中的表达水平越低,尤其创伤评分>25分的第三组显著性越大(P<0.05)。内源性硫化氢在血浆中含量较正常组降低。随着创伤程度加剧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呈持续降低趋势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血浆中iNOS、HO-1、内源性硫化氢表达与血乳酸值比较将所有创伤病人血浆中气体信号分子表达浓度与血浆中血乳酸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iNOS与血乳酸呈正相关(β>0),(2)HO-1与血乳酸呈负相关(β<0),(3)内源性硫化氢与血乳酸也成负相关(β<0)。4三组患者血浆中iNOS、HO-1、内源性硫化氢表达与MODS发生率比较4.1MODS组的血浆iNOS明显高于MOD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2MODS组血浆HO-1明显低于非MODS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3MODS组血浆H2S明显低于非MODS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5三组患者血浆中iNOS、HO-1、内源性硫化氢表达与死亡率比较:5.1死亡组的血浆iNOS明显高于存活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2死亡组血浆HO-1明显低于存活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死亡组血浆H2S明显低于存活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1创伤早期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异常升高及升高程度,血浆一氧化氮(CO),血浆硫化氢(H2S)浓度降低及降低程度与ISS评分,组织的灌注不足,血乳酸升高有密切关系。后MOD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浆iNOS、血浆HO-1、血浆硫化氢水平可以作为参考指标来评估早期创伤程度及预后情况;2血浆中iNOS、HO-1、CSE异常表达导致内源性NO大量合成, CO和H2S含量减少,推断三大气体信号分子参与了全身炎症反应,它们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创伤后MOD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