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卡班对秀丽线虫的慢性毒性和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1839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氯卡班(TCC)是一种具有广谱性和高活性的抗菌剂,广泛应用于众多个人护理产品中。然而,TCC在环境中的降解效率低,其环境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如此,TCC慢性毒性的报道依然有限并且其致毒机制也不甚清晰。因此,本论文选取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模式生物,评估了TCC的慢性毒性,并从分子层面阐述TCC诱发毒性的作用机制。我们首先检测了TCC对秀丽线虫的体长、头部摆动、身体弯曲、后代数目、世代时间以及种群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0.1和0.2 mg/L的TCC可引起体长、头部摆动、身体弯曲、世代时间的显著改变。然而,后代数目只在浓度为0.2 mg/L时才显著降低,说明相比于其他检测终点,后代数目可能不是一个敏感的指标。为了探讨TCC诱导线虫慢性毒性的作用机制,我们检测了TCC暴露3天后,线虫体内活性氧水平(ROS)、丙二醛含量(MDA)以及脂褐质累积。发现0.1和0.2 mg/L的TCC会诱导线虫体内ROS水平显著上调,进而导致线虫体内MDA以及脂褐质含量的显著增加。另外,自由基清除剂抗坏血酸与TCC共处理线虫可缓解TCC对线虫体长的抑制并降低胞内ROS水平,说明活性氧在TCC对秀丽线虫的慢性毒性中起重要作用。此外,我们测定了抗氧化基因以及SKN-1/Nrf2通路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0.1和0.2 mg/L的TCC可诱导线虫体内抗氧化基因sod-1、sod-5、ctl-l和ctl-2的表达上调,并且SKN-1/Nrf2通路基因skn-1、gst-10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因而推测TCC慢性毒性的可能机制为TCC通过增加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及ROS的产生来增强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造成氧化损伤。最后,我们探讨了三氯卡班和食物供应量对秀丽线虫生长和抗氧化应激之间权衡的影响。通过检测线虫的食物摄取量、体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我们发现,与高浓度食物组相比,低食物量导致线虫的体长更小,抗氧化酶活性更高。低食物供应量时TCC暴露增加了对体长的抑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刺激,说明低食物量下TCC的暴露使得权衡偏向于增强抗氧化应激。而且,我们还测定了线虫体内活性氧的含量,发现权衡效应可能与ROS有关。
其他文献
期刊
再生沥青混合料由温度比较高的新料与加热温度比较低的旧混合料混合而成。回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低或掺入比例大则再生混合料的出料温度低,摊铺后可能造成碾压温度达不到要求,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陆生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的有机组分,是土壤圈层与相关圈层(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发生物质交换的重要形式。与土壤有机碳其他组分相比,DOC
河豚毒素,一种毒性极强的神经Na~+通道阻断剂,首先由Tahara(1909)从鲀科鱼(Tetrodontidae)体内发现并定名为Tetrodotoxin(TTX)。随后的研究中,河豚毒素在多种海洋脊椎动物、
关于ABT6号生根粉提高银杏扦插成活率的试验高秀江李文林刘强江守福(山东省海阳市林业局265100)(福山区林业局)(海阳市留格镇果树站)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银杏的开发和研究越来越广泛。为了克服
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两种创作方法,一种是以纪实手法真实地再现生活,另一种是利用虚构现实的手法表现生活。本文以毕业作品《少年李夏的烦恼》为例,通过对创作观念、
以邵阳县油茶林地及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布点法选择20个样点采集土壤和油茶植株根、茎、叶、果实样品,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油茶林地土壤和油茶植株根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因素,以及不同类型人工肝模式治疗后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按照2018年肝衰竭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选取2016.6-2018.6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入院的的HBV-ACLF患者138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住院期间均常规予内科综合治疗,117例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根据随访3个月预后的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好
自2005年5月祖国大陆扩大开放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市场已近十年。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了柑橘、芒果、香蕉、莲雾、木瓜、番石榴、菠萝等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可以输入大
<正>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范畴体系。例如,关于绘画的特质和社会功能,从早期的知神奸、明戒鉴,逐渐发展出畅神、益寿、自娱、写心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