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基多孔陶瓷污泥生物干化调理剂的研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o57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污泥产量巨大,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很大。污泥生物干化技术是实现污泥资源化的一种经济高效的手段,其中物料的湿度是影响污泥生物干化启动的重要因素。研制性能优越的调理剂,调节污泥含水率、改善堆体孔隙结构,对实现污泥的快速高效生物干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具有丰富微孔结构的硅藻土为主原料,利用助熔剂废玻璃粉的“非准烧结”反应机理,在950℃低温下,通过改变玻璃粉及碳粉的添加量,制备出吸水率60~130%,体积密度为0.61~0.98g/cm3的多孔陶瓷调理剂,与污泥混合9h左右吸水基本饱和。研究发现,碳粉和硅藻土加入量的增多,有利于获得高气孔率、高吸水性,低容重的成品,但成品的强度下降,玻璃粉的添加量有利于低温烧结和强度的提升。在实验室平台的基础上,采用滚筒成球法成型后在单孔推板窑中进行中试烧结,研究发现,除了原料配方组成外,坯体成型工艺对样品的性能也有显著的影响,粘结剂喷得太慢,球在滚动过程中易碎,坯体强度很差;喷得太快,球会粘附在一起,不利于轻质多孔陶瓷的制备,坯球滚动时间越长,坯球的强度越大;加水加料不均匀会导致料球分层,球坯强度低,热稳定性差,焙烧时极易炸裂。此外,本文以自行研制的多孔陶瓷为调理剂,在静态及滚筒断面污泥生物干化系统进行干化实验,并以添加树皮为调理剂的干化效果为参照,分析其作为污泥生物干化调理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多孔陶瓷为调理剂可实现污泥生物干化顺利进行。系统能较快速的升温,在50℃以上可维持3d,运行4d后物料含水率从77%降至58%左右,干化效果基本可与树皮媲美;且自行研制的多孔陶瓷筒压强度可达5.24MPa,使用中破损率<1%,调理剂与污泥容易分离,可循环使用,尤其是筛分后的产品更加适合于后续加工。综上所述,本文研制的多孔调理剂具有吸水性强、抗压强度高,破损率小,可循环利用、易于筛分、适合快速污泥生物干化等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松果体及其褪黑素对胸腺细胞死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松果体摘除组、松果体摘除+褪黑素腹腔注射7.5 mg/(kg.d)组和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随着国家对节能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循环流化床锅炉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循环流化燃烧的特
以天然气为碳源,氢气为载气,采用等温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对预制体初始密度为0.5 g/cm3(纤维体积分数为28%)的针刺整体毡进行致密化,在70 h内制备出表观密度为1.76 g/cm3的炭/炭复合材料
目的探讨在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中白藜芦醇(RES)对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关键酶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 6周健康SD大鼠利用高脂高糖饮食加高脂灌胃3个月制造胰岛素抵抗模型。确
<正>在养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池鱼在前一天还吃得好好的,只是鱼池有一股腥臭味,第2天早上发现池鱼全部浮起来了,到中午还不下去,开动增氧机也没出现好转现象,甚至几天几夜都
以红土镍矿为原料,配加还原剂、熔剂和添加剂制成含碳球团,在高温下进行还原和熔分,制取含镍粒铁。对红土镍矿制取粒铁过程的脱硫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试验分析了还原熔分温
旨在筛选出分离纯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以及工艺条件。静态吸附与解吸、动态吸附与解吸相结合的方法,以树脂的最大吸附量、解吸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的纯化工
就企业如何建立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及企业如何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对关键点进行控制与建设进行了研究,阐明了顾客满意度测量的方法,为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顾客满意度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金属纳米颗粒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以及其在众多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被逐步发现,使得对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成为最富活力、内涵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图1所示零件,需在1mm厚的Q235A钢板上冲压4条凸肋、两个135mm×60mm的矩形孔和“兰驼”两个凸字。面对工厂实际情况,设计、制造该模具的难点是:①料薄,冲裁间隙小,要使冲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