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芦苇意象和题材研究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cxtc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强,分布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植物。芦苇的应用价值广泛,利用历史悠久。芦苇常大片生长成芦苇荡,景色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广泛的分布、多样的社会功用和优美的风景景观,使芦苇成为文学中的重要意象和题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芦苇意象和题材创作在《诗经》时代就已经出现。晋唐以来,对芦苇的描写作品也逐渐丰富,由单一的“苍苍蒹葭”的描写发展到对芦笋、芦花的关注和描写。宋元时期,芦苇意象和题材创作真正达到了繁盛阶段,芦苇的情感内涵得到深化并且基本确立了下来。明清时期,对芦苇意象和题材创作基本延续前代,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所深化。在长期的文学发展历程中,芦苇的物色美感得到大量的描写,不仅有因时而变的风景美观,还有不同情境的万千姿态,且形成了芦苇意象的常见搭配模式与表现效果。芦苇意象和题材创作作品增加的同时,对芦苇意象的情感意蕴的发掘和象征意义的深化也有着丰富的发展。就情感意蕴而言,主要有悲秋伤怀之思、漂泊客旅之愁和离情别绪之感。在人格象征方面,芦苇主要表现隐士的隐逸情怀、贫士的固穷守节和草民的卑微之态。此外,芦苇与民俗也有密切关系:芦苇在古代可以用来辟邪;古人还用吹葭灰的方式作为候气风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芦苇也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主要包括材用价值、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三个方面。在文化的积淀过程中,芦苇这一文学符号还形成了相关的重要典故、故事传说、民谚俗语和比喻说法等。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对刈割与放牧利用下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被与土壤样线调查与定位监测的基础上,开展典型草原植被演替中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及土壤特性的研究,分析刈割与放牧利用下典型草
我国是一个煤炭产销大国,而且存在大量的小型煤矿,瓦斯爆炸、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事故频繁发生。中国的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因此矿难发生后的搜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云南自古就要植物王国之称。药用植物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以传统中医药为特色的天然药物产业现代
为了避免有毒化学品在交通运输过程中泄露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设计了基于微服务的有毒化学品运输泄漏信息系统。系统借助Spring Cloud框架下的服务注册中心、API网关、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民众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竞争力降低,经营出现困难。传统媒体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
海外人士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冯雷海外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对特色理论和特色实践的研究两个部分。关于特色理论本身的评论是一目了然的,但是,关于有
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桥梁服役时长增加和各种内外在因素的综合作用,大量的桥梁面临加固改造。基于RC梁的截面受力特点,难以避免的截面开裂往往导致结构刚度和承载力
<正>VEGF和b FGF是最重要的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他们对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定向分化,促进肿瘤微血管网络的形成,促进肿瘤血管新生,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会议
目的:探究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者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使用线索靶子实验范式对57名被试进行实验。结果:问题性使用者与正常使用者均存在对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问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