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熔融盐在LiNi<,0.8>Co<,0.2>O<,2>和LiNi<,1/3>Co<,1/3>Mn<,1/3>O<,2&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259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市场上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价格较高而容量偏低,成为锂离子电池性能提高和应用范围扩大的障碍。有两条途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1)开发新的正极材料,或者通过掺杂改性,提高现有材料的电化学性能;(2)改进合成方法,优化合成工艺,合成不同批次质量一致性较好并且接近理论计量比的产物。   熔融盐法是利用低共熔混合熔融盐做反应物或兼作熔剂,反应在固液态间进行,离子扩散速度显著加快,效降低反应温度和时间,改善材料晶体结构和性能,合成出符合计量比以及结晶发育良好的正极材料,是介于固相合成和液相合成的之间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但是,为了促进加热过程中原料的微观二次自混合引入大量非锂盐或过量锂盐作为熔融剂,从而达到混料均匀的目的,这使得生成的产物需要与熔盐分离,后续洗涤复杂繁琐,并可能影响到材料的电化学活性。我们是以下面的思路解决这个问题的:在固、液相都存在的条件下,单纯依靠液念反应物的粘合和渗透很难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如果在较低温度(<100℃)下存在液态反应物,就可以在低温加热状态下对各反应物进行机械搅拌或研磨,同时各原料存在微观的自混合,这必将极大促进其混合均匀度,对制备符合计量比的均相产物极为有利。   本文的研究内容即是在我们研究小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熔融盐法的改进。经探索,我们得到了在80-90℃实现很好熔融态的新型三元熔融盐,并应用它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和LiNi1/3Co1/3Mn1/3O2,并详细对比了不同的烧结温度,不同的烧结时间及低共熔盐的不同配比对产物晶体结构和电性能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结晶度高,具有具有规整的层状a-NaFeO2结构,形貌均一,颗粒大小均匀,并且比容量和循环性能极佳。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运输等新兴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因此,这些新产品对于电动能源的需求和依赖与日俱增。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设备正是凭借其超高的容量密度、杰出的功率密度以及稳定的循环性能等诸多优势得以脱颖而出,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锡基负极材料作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一致认可。那是因为其理论容量高达992 mA h g-1,
金、银纳米粒子因其尺寸效应而具有良好的光学效应、表面效应以及催化活性,可以作为拉曼散射光谱分析的增强基底材料和环氧化反应的催化剂。但是金、银纳米粒子的稳定性较差,容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已经引起了学术和技术方面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其中聚合物和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是当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已经涉及到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及材料学等领域。聚合物和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光化学性质、导电性、电催化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化学修饰电极是当前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聚合物和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已经广泛地用于制作生物传感器、电
金属钛作为一种银白色金属,其具有密度小、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抗疲劳等优越的性能。在船舶业、工业、航空航天业、医疗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结
聚合物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现代生活中,但绝大多数聚合物不是生物可降解的,所以在大量使用的同时带来了数目庞大的的废旧聚合物,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
本文选用锂离子正极材料Li3V2(PO4)3体系、Li1+xV3O8体系,新型高容量负极材料SnO2和具有稳定循环性能的多壁碳纳米管以及SnO2与多壁碳纳米管的复合物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