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主要有三大类:短效的α-干扰素,长效聚乙二醇化的α-干扰素以及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但是几种药物治疗后HBV e抗原的转阴率不高,长效干扰素只有30%,而核苷类似物更低仅有20%。因此如何提高干扰素治疗的有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找到干扰素应答和不应答病人之间的差异的免疫学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自然杀伤细胞在肝脏中占总淋巴细胞的30-50%长效干扰素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活化NK细胞,同时多个调控NK细胞活化的受体对于活化NK细胞清除乙肝病毒有促进作用。本课题的目的旨在探讨NK细胞和长效干扰素应答之间的关系。我们选取了102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为期一年的长效干扰素治疗,并且进行半年的随访。对干扰素治疗前后病人外周血NK细胞进行表型和功能的鉴定,同时进行病毒学临床指标的监测,经过统计分析和比较,我们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 CD56bright NK数量变化和治疗应答状况相关我们动态分析和比较干扰素应答和不应答病人之间NK细胞比例和绝对数量的差异,结果发现干扰素应答的病人在治疗的3到12月期间,NK细胞的绝对数量显著多于干扰素不应答的病人。和治疗前相比不应答病人NK细胞绝对数量减少,应答病人则没有变化。而且我们还发现治疗过程中应答病人比不应答病人出现更高比例的NK细胞,主要出现在治疗中的3月、6月和9月三个时间点,而在不应答病人中出现相反的趋势,表现为3个月后开始的NK细胞比例下调,一直持续到治疗结束。进一步分析NK细胞两个亚群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我们发现CD56bright NK细胞的比例和绝对数在治疗过程中均有显著增加,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应答病人CD56bright NK细胞的绝对数要显著多于不应答病人。2.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应答病人NKp30+NK细胞数量增加更为显著我们动态检测了NK细胞的表型变化,我们发现自然杀伤受体NKp30的表达随着干扰素的治疗进程有非常显著的增加,尤其是NKp30+NK细胞数量在应答病人中显著多于不应答病人,这种趋势从治疗的第3个月一直能够维持到第12个月,直至治疗结束。但是NKp44, NKp46和NKG2D在应答和不应答病人中并没有差异。3. Peg-IFN-α-2b通过促进IL-15的产生间接增强NKp30+NK细胞的增殖能力我们发现NKp30+NK细胞Ki67的表达水平在干扰素治疗后要明显高于治疗前。但是体外实验发现单独Peg-IFN-α-2b刺激并不能上调NKp30的表达,经细胞因子筛查发现IL-15有此作用,通过检测IL-15受体α链,我们发现单核细胞上有高水平的IL-15受体的表达,而且应答病人单核细胞上IL-15受体的表达也显著高于不应答病人。4. Peg-IFN-α-2b治疗能够维持NKp30+ NK细胞的抗病毒功能为了进一步研究NK细胞的功能变化,我们检测NK细胞的IFN-γ和CD107a表达水平,我们发现多功能IFN-γ+ CD107+NK细胞比例在应答病人和不应答病人之间有差异。CD107a+NK细胞比例在应答病人中也显著高于不应答病人,提示多功能IFN-γ+CD107+NK细胞可能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对应干扰素的应答。为了进一步研究NKp30+NK的功能,我们用细胞因子IL-12刺激应答病人和不应答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我们发现应答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6到9月期间有更高比例的NKp30+IFN-γ+NK细胞。5.应答病人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产生更多表达CD62L的NKp30+NK细胞我们检测两个亚群NK细胞中NKp30+NK细胞表达CD62L的水平,发现治疗结束后,应答病人和不应答病人相比CD56bright NKp30+NK细胞和CD56dim NKp30+ NK细胞都有更高水平CD62L的表达提示CD62L+NK细胞是产生IFN-y的关键NK细胞。6. Peg-IFN-α-2b上调NKp30+NK细胞表面NKG2A的表达共标检测NK细胞表面NKp30和NKG2A发现不应答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第6月,9月,12月有更高比例的NKp30和NKG2A双阳性NK细胞,并持续到随访阶段,与之相反的是,应答病人中有更多NKG2A- NKp30+ NK细胞,体外实验证明两群细胞有功能差异,前者功能较弱,后者功能较强。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揭示Peg-IFN-a-2b对于NK表型和功能有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单核细胞,促进其分泌IL-15,进而提高NK细胞的增殖能力,NK细胞数量增加,活化性受体NKp30表达上升,NK细胞功能活化,介导对HBV的清除作用。在不应答病人中NKp30表达上升的同时也伴随抑制性受体NKG2A的高表达,NK细胞功能被抑制,失去清除HBV的作用,提示长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不应答的原因之一是NK细胞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表达不平衡导致NK细胞功能丧失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