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门限反馈的机会波束成形算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变得愈加紧张,多输入多输出(MIMO)被公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在MIMO多用户系统中,利用多用户分集可以改善系统的吞吐量。机会波束成形技术(RBF)是一种获得多用户分集增益的预编码方案,具有实现复杂度较低、仅需要部分信道状态信息等优点,并且当系统中用户数较多时,所取得的容量与脏纸编码具有相同的渐进标度律。但是,RBF存在一个明显不足,即RBF取得优异性能时需要的用户数较多,并要求所有用户均向基站反馈信息,导致上行链路反馈量太大。本文针对RBF算法中反馈用户数太大的问题,在不同场景下研究通过采用门限反馈策略设计能够有效控制反馈用户数,并取得高系统容量的RBF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如下:1)在波束间存在干扰的单小区异质用户通信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簇门限反馈的机会波束成形算法。首先,将问题建模为基于反馈用户数约束的和速率最大化优化问题;然后,根据用户信噪比信息对小区内各用户进行分簇处理,并在各簇内利用极值理论工具独立设置反馈门限;最后,在分簇基础上构造出多门限反馈的RBF算法,并分析了所提算法的性能。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时表明,该算法与经典RBF算法相比,能够在显著地降低反馈量的同时取得很好的和速率性能。2)研究了存在相邻小区间干扰时的RBF算法。首先,考虑了同质用户场景下多小区RBF算法,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满足反馈约束条件的单门限设置方法,进而提出了多小区RBF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明显降低反馈量的同时,几乎不造成和速率损失。其次,通过仿真分析,考察了所提算法在异质用户场景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当用户间信道衰落系数差异性不大时,所提算法仍然有效,但是,随着信道衰落系数差异性的增大,所提算法适用性逐渐变差,直至失效。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无线网络中实现实时视频传输。为了满足实时性的要求,论文提出了较以往网络视频传输更具有优势的技术,包括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在服务器端,采用了RTP传输
随着无线数传电台在公用网络和专用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作为无线数传电台主要模块的无线数传MODEM的要求也越来越高。MODEM要有更高的速率和可靠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
ITU-T和ISO/IEC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共同推出的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不仅编码效率高,而且能支持从低带宽、高误码率的无线移动视频通信到高码率、低延迟的视频广播
本文在对H.264标准的技术特点和差错隐藏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视频应用的实时性、率失真模型有效性和传输可靠性三个方面对H.264进行了优化。从实时编码的角度考虑,由于H.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视频通信服务的需求也迅猛增长。尽管目前网络带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然而IP网络的体系结构决定了其仅能提
在当今视频多媒体处理领域,视频对象分割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自从MPEG-4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首先提出视频对象的概念,在像素域上视频对象分割方面已经有许多的研究成果。但由
信道编码的作用是通过对信息码元进行处理,增加一定的冗余比特,从而可以在接收端实现检错和纠错的功能,以增加通信的可靠性。本文研究了目前备受关注的通信技术——基于IEEE802.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一种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的微波成像雷达,能够通过照射一定的区域提供类似光学照片的地物地貌图像。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
在无线移动网络中,多径传输,阴影衰落和多普勒频移导致用户所处的信道环境剧烈变化,进而造成用户接收到的视频质量出现剧烈的波动,即会产生悬崖效应。现有的伪模拟视频传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