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氧化锌纳米线的磁性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电子具有电荷与自旋两个属性。传统的微电子学主要利用电子的电荷属性,忽略了电子的自旋属性。自旋电子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重点研究将电子的电荷与自旋属性同时有效利用的问题。稀磁半导体是将过渡金属原子掺杂到传统半导体中制备的新型功能材料,在自旋电子学领域有重要的应用。稀磁半导体除了具有传统半导体中电荷的输运性质外,还具有电子的自旋性质。寻找具有高居里温度(铁磁态与顺磁态的转变温度)的稀磁半导体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ZnO是一种典型的Ⅱ-Ⅵ族的直接宽带隙(3.35eV)半导体,具有很高的激子束缚能(60meV),在光学与压电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从DietI预测掺杂Mn的ZnO可能具有高居里温度的半导体材料以来,基于ZnO的稀磁半导体的研究被广泛关注,但是仍然存在实验与理论结果不一致和磁性起源的问题没有统一结论等问题。本文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出发研究了掺杂ZnO体材料与纳米线两种体系的电子结构与磁性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研究了Mn掺杂ZnO体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磁性性质。在ZnO的超胞中Mn离子对位置的不同构型,对不同的构型计算其铁磁态(FM)与反铁磁态(AFM)的稳定能量,比较FM与AFM的能量差值,得到构型的磁性状态。Mn掺杂ZnO体材料不同的构型中AFM的能量均比相应的FM的能量低,即Mn掺杂ZnO是稳定的AFM态。Mn掺杂ZnO中的反铁磁态是由磁性离子间的超交换作用导致的。2,研究了(Mn,Li)共掺ZnO体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磁性性质。由于Mn掺杂ZnO是稳定的反铁磁态,不适合作为自旋电子学功能材料。通过向ZnO掺杂Li原子会引入空穴载流子,导致ZnMnO体系从反铁磁态转化为具有高居里温度的铁磁态。根据Mn离子距离的远近,不同的构型分为两组。构型居里温度的高低守磁性离子之间的距离影响很大,受Li离子的位置影响很小。通过对态密度图的分析,我们发现当Li离子距离磁性离子近的时候,s-d交换机制明显,当Li离子距离磁性离子远的时候,RKKY交换作用导致体系的铁磁态。3,研究了V掺杂ZnO纳米线的电子结构与磁性性质。首先研究纯ZnO的几何优化与电子结构。对V掺杂ZnO纳米线通过加赝势H避免了表面态对磁性性质的影响。通过对V掺杂ZnO纳米线的AFM态与FM态能量的比较,FM态更加稳定,并且具有较高居里温度。对具有最高居里温度的构型的态密度分析,发现体系具有半金属特点,并且由于V的3d轨道与O的2p轨道的p-d交换耦合作用导致的铁磁态的能量变低,具有稳定的铁磁态。
其他文献
通过审视现代以来多元化的作者理论,我们认识到探讨作者问题,对于各种理论,我们应该兼收各家而不是择一。以此为理论基础,本文研究莫言创作中的作者形象时,既涉及到真实世界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对保障国民经济各部门稳定发展的电力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火力发电工程项目的建设也逐渐增多。对大型火力发电工程来讲,规章制度过于繁琐
1-氧基磷杂-4-羟甲基-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PEPA)与二甲基二氯硅烷反应合成阻燃成炭剂——二甲基硅氧基双笼环磷酸酯,即二甲基硅酸二{1-氧基磷杂-2,6,7-三氧杂双环[2
<正>《故都的秋》写于一九三四年八月。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郁达夫描绘了故都北京秋天如诗如画的、几乎臻于完美的风物景致,表达了对于故都清秋的虔诚向往与崇仰。那是一种超常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教育"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还对传统思政课堂的影响力造成极大的冲击。如今,高校思政
<正> 金代女真族服饰在保留民族特点的同时,随着其民族政权的壮大,女真族与汉、契丹族的接触日益扩展,在服饰制度上表现出与周边民族文化的相融性日益强烈。 立国前,女真的服
期刊
圆偏振器是光学领域的一种重要偏振元器件,它在偏振分光、彩色显示、激光技术等领域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应用。目前在光学领域,获得圆偏振光通常做法是利用线偏振片和四分之一波片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低损耗系微波介质材料及其相应器件成为世界范围内科学家和企业家关注的焦点。与其它类型的微波器件相比,采用微波介质陶瓷材料来制作微波滤波器
近年来,审计部门在非税收入专项审计调查及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中发现,非税收入征缴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由于现行体制机制等原因,对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入监管仍存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