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阴癌为女性外阴部的恶性肿瘤,多发于绝经前后的中老年女性,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3%-5%。其中外阴鳞状细胞癌(vulvarsquamouscellcarcinoma,VSCC)最常见,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80%-90%,5年存活率为58.9%-68.9%。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表示,外阴癌主要为病毒感染,包括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中HPV尤著。另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性生活早、社会地位低等是其危险因素,但其确切病因及发展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近年来自噬与肿瘤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通过溶酶体对其自身结构进行降解的一个生物学过程。在肿瘤细胞中,自噬明显减少,增强自噬可能抑制肿瘤的发展。自噬基因Beclin1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候选基因,该基因控制着自噬发生过程。在人类许多肿瘤中,Beclin1的表达缺失常导致自噬活性衰减,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外阴癌由于其发病率较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其他肿瘤更加滞后。因此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Beclin1在外阴鳞癌、外阴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自噬在外阴癌中发生、发展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Beclin1蛋白在50例外阴鳞癌、30例外阴上皮内瘤变及1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2、RT-PCR的方法检测30例外阴鳞癌、30例外阴上皮内瘤变及1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Beclin1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1、Beclin1蛋白在外阴癌、外阴上皮内瘤变、正常外阴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2.0%、86.6%、90.0%,beclin1蛋白在外阴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外阴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外阴组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2、Beclin1mRNA在外阴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18±0.031),显著低于外阴上皮内瘤变(0.634±0.037)及正常外阴组织(0.702±0.042)。 3、Beclin1蛋白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高低分化、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 结论 1、Beclin1基因在外阴鳞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自噬活性的改变可能对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2、Beclin1不仅与外阴癌的发生有关,而且在外阴癌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外阴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和侵袭潜能密切相关,提示Beclin1可作为预测外阴癌发生发展和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