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互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6857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变,非政府组织已经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在国际和国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它作为公民社会一支重要力量,在社会结构分化基础上,是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自治性和创新性,它为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长期扮演着“提供者”的角色,发挥着主导核心的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政府是唯一的提供者,公共事务的治理将更多依赖于社会力量的参与,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的自治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具备了政府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与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双向互动互补合作关系。两者的合作互动,是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必然要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政府应当树立起“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但是小政府不等于无政府,而是应该建立起“促进型”政府,正确有序的引导第三方力量来参与,当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时,政府对待非政府组织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代治理理论认为,公共治理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一个良性的治理结构,需要不同的治理主体共同努力,合理分工,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一种治理中的良性关系。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服务民众的使命感,成为公共治理的主体之一。因此,研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对有效治理公共危机,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在公共危机管理领域中,通过全新的视角——博弈,去分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以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引出两者合作关系的现实启示意义,在假定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行为策略博弈模型,进一步分析两者该以哪种关系存在最为合理有效。通过以下五章进行分析论证。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写作方法与特色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二章介绍了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和非政府组织等相关的概念、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理论基础和国外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以及对我国在实践中的启示意义。第三章介绍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角度:历史角度、政府角度和非政府角度,对其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第四章通过分析博弈经典模型“囚徒困境”得出现实启示意义,进而通过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为策略博弈模型,分析得出二者应该实现合作互动的结论。第五章在全文论述的基础上,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两个层面,提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二者实现合作互动的现实途径。
其他文献
由于长沙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轨道交通工程的特殊性,在长沙轨道交通(1)~(6)线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岩土工程问题日益凸现。主要岩土工程问题有:(1)周边环境;(2)断裂构造;(3)岩溶
文章首先从一则案例入手,指出了我国当前在部分地区的非法采砂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法采砂(矿)罪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例如,证据规则要求高,土地产权不清晰,多头
形式与实质之间关系之争由来已久,但是争论和实践的经验告诫我们不要忽视了时势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小额诉讼的出现正是对传统诉讼程序自身难以化解的淤疾积累而造成时势遽变
为分析地坑窑居在役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深层次原因,对其广义可靠指标进行了研究。以确定性的有限元分析为基础,采用强度折减法建立了窑腿宽度、窑室跨度与富裕安全系数间的映射关
以烟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添加合适比例猪粪进行高温堆肥试验,研究了烟草废弃物堆肥体系中加入两种微生物菌剂(NNY、FB)后的温度、总氮(T-N)、NH4+-N、C/N、种子发芽指数(GI)
本文主要以新工科背景下信管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改造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新工科背景下信管专业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能力的分析和新工科背景下信管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发展和利用风能已成为国内外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我国风能储量巨大,但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都较偏远,环境恶劣,且发电机组分布分散、密度高、数据量大,而组态监控技术能较
为解决农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环境问题,提出利用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来缓解农作物受重金属胁迫的科学设想。研究从大宝山污染土壤中筛
文章以在基层法院展开关于"小额诉讼实际适用情况"的调研成果为材料来源,结合新民诉法和司法解释之相关规定,分析当前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基层法院适用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
随着传感器﹑嵌入式计算﹑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的新型的测控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应运而生。无线传感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