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酸氧化杆菌产木糖醇发酵条件优化及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Gluconobacter oxydans CGMCC 1.637 (G.oxydans CGMCC 1.637)转化D-阿拉伯醇产木糖醇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从G. oxydans CGMCC1.637中克隆得D-阿拉伯醇脱氢酶(D-arabitol dehydrogenase,ArDH)基因及木糖醇脱氢酶(xylitol dehydrogenase, XDH)基因,并对木糖醇脱氢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优化获得较适合的D-木酮糖发酵条件为:pH5.5, CaCO3 10g/L,装液量10%,接种量5%,30℃。在该发酵条件下,D-木酮糖的产率D-木酮糖的产量达到465mmol/L,得率(mmol/mmol)达到97%,转化效率为15.1 mmol/L h.研究表明,发酵液中D-木糖、柠檬酸、甘油、酒精、葡萄糖酸钠、葡萄糖等碳源的加入,会影响D-阿拉伯醇转化为D-木酮糖的效率。葡糖糖、D-果糖,D-甘露糖、D-木糖、甘油、D-山梨醇、乳糖、D-阿拉伯醇和木糖醇碳源对木糖醇脱氢酶活力和G. oxydans转化能力的影响的研究表明:D-山梨醇对G. oxydans CGMCC 1.637木糖醇脱氢酶的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葡萄糖、果糖、木糖、木糖醇、D-阿拉伯醇对木糖醇脱氢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转化实验中,用D-甘露糖培养的Goxydans CGMCC 1.637的转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碳源培养的G. oxydans CGMCC1.637的转化能力,其中,用D-阿拉伯醇培养的G. oxydans CGMCC 1.637将D-木酮糖转化为木糖醇的能力最低,仅为对照(未加如上所述碳源的培养基)的35%,因此D-阿拉伯醇对G.oxydans CGMCC 1.637中木糖醇脱氢酶的D-木酮糖还原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这一发现为克服一直以来G.oxydans发酵中D-木酮糖到木糖醇转化率低这一难题提供了线索。克隆自G.oxydans CGMCC 1.637的木糖醇脱氢酶与已报道的序列相似性仅为77%,是一个新的木糖醇脱氢酶基因。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在催化还原反应时,以D-木酮糖为底物,以NADH为辅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反应pH为6.0;在催化氧化反应时,以木糖醇为底物,以NAD+为辅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为10.0。在最适反应条件下,该酶氧化反应最高酶活为23.27 U/mg,而还原反应最高酶活约为氧化反应酶活的10倍(255.52U/mg)。
其他文献
1954年初,在占据绝对核优势的情况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推出主要依赖核武器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来遏制苏联各种形式的"侵略扩张"。然而,随着苏联核力量的增
以再生丝素蛋白(SF)水溶液和丝胶蛋白(SS)水溶液为纺丝液,微流体多通道芯片为纺丝器,成功制备了SF/SS和SF/SS/SF纤维毡。制备SF/SS纤维毡时,上述两流体在微通道中以层流方式流动,到达芯片
一直以来,通信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和参数估计都是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信号的识别与估计在军用、民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电子对抗、情报侦察、无线电资源管理、防灾减灾
纵向垄断协议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本文从茅台、五粮液垄断案着手,探讨纵向垄断协议的危害、合法性认定以及与消费者利益的关系,从而较好地把握纵向垄断协议,便于实际的运用。
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电子渠道已成为提升电信运营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网上营业厅作为电信运营商电子渠道的用户门户,在有效缓解了实体
以甘薯常规打浆方法为对照,研究甘薯切细丁并置于-18~-22℃条件下冷冻处理18~24 h对甘薯花青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料液比为1 g∶6 m L条件下,切丁冷冻法、常规打浆法对
高速摄像是研究瞬间发生的物理和化学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碰撞过程,提出了应用低成本CMOS阵列式成像传感器构建高速摄像系统。成像阵列由16 个可更换的CMOS单元组成,接
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原有的网络体系结构已不能满足未来网络发展的需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应运而生。SDN不同于传统网络的是实现了控制平面与转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产业经济步入结构调整和全面升级阶段,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与否制约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本文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域产业结构以及产业
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也是高等院校最重要的社会服务工作,而高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未来和希望,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