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态脆弱区退耕/复垦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稀缺,具有人均耕地面积少、总体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的特点,有限的耕地还面临着耕地流失加剧和土地退化的威胁,保护耕地资源始终是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西北主要的产粮区,人均耕地资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耕地地域、类型间分布不平衡,总体质量差,耕地保育的任务艰巨。长期以来,宁夏地区的耕地资源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一方面生态退耕与非农建设显著减少了当地的耕地面积,另一方面土地开发与复垦补充了耕地的损失。准确辨识宁夏耕地变化的主要过程,深入剖析宁夏耕地变化的影响机制,可以为当地实现粮食安全、生态脆弱区保育、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参考依据。   本研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宁夏耕地退耕/复垦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定量分析政策因素、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影响宁夏耕地变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政策因素是影响宁夏耕地退耕/复垦的关键驱动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显著促进了耕地向林草地的转移,抑制了林草地向耕地的转移,说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在宁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高程与坡度等自然环境变量与作物生产密切相关,从整体上决定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退耕/复垦过程的总体趋势。耕地转移为林草地面积、林草地转移为耕地的面积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   第三,社会经济因素决定退耕/复垦过程的方向和强度。种植业总产值对耕地向林草地的转移有负向作用,农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降低了农民对于耕地的依赖性,对林草地转移为耕地有负向影响。总人口增长对于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人口压力是耕地资源保育的一大挑战。到省会城市距离、是否有铁路通过等区位因素显著影响退耕/复垦过程。   第四,基于CLUE模型对宁夏未来退耕/复垦状况的模拟得出:到2020年,宁夏耕地面积将略有上升,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将主要集中在北部区县,耕地向草地的转移将主要分布在中卫县和盐池县,草地向耕地的转移将主要发生在宁夏南部地区。   最后,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提出了协调当地耕地保育、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大部分企业认识不到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导致在实际企业发展中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我国城乡之间、城镇居民内部、农村居民内部、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差异在很长时间内都呈持续拉大趋势。如何平衡“让一部分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一、提高认识,把“讲学习”做为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的内在要求。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自古以来就以重视学习、讲究学问之道而著称于世。重视学习,加强自我改造,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
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了有效应对近期疫情防控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养老服务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本研究从组建严密
作品简介十年坎坷行走,十万张底片数据,120多个摄影奖项,200余幅发表的摄影作品,这是作者生命的结晶与成果。《专题摄影作品》就是作者拍摄的影像之一。影像作为一种记录媒介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而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并且呈上升趋势。事实上,农业作为碳源排放温室气体的同时,也具有碳汇效应,对减少大气中的
我国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自然环境特殊和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但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边远山区,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人口众多,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冲突普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