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骨再生(GBR)技术修复牙槽骨缺损后正畸牙移动的动物实验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ustin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不同材料修复牙槽骨临界骨缺损,观察牙槽骨缺损的成骨效果及牙槽骨成骨区正畸牙移动情况,以探讨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牙槽骨缺损后正畸牙移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2只。A组以PRP/Bio-Oss/Bio-Gide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B组以Bio-Oss/Bio-Gide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C组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大体观察、X线观察、CBCT骨密度测定、组织学切片观察,定性及定量分析牙槽骨缺损区的成骨效果;并分别于术后8周、12周开始牵下颌第二磨牙向近中牙槽骨缺损修复区移动,加力8周后,观测牙齿移动距离、X线观察、CBCT骨密度测定、组织学切片观察牙周组织及骨缺损修复区改建情况。结果:1、牙槽骨缺损区成骨效果观察:①X线示:12周时,A-Ⅰ组影像密度较均匀,缺损区表面骨皮质连续;B-Ⅰ组影像密度不均匀;C-Ⅰ组缺损边缘影像密度较高,中心仍为透光区。②CBCT观察:术后各时间点时:A-Ⅰ组和B-Ⅰ组骨密度明显高于C-Ⅰ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Ⅰ组低于B-工组骨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织学观察:术后各时间点时,A-Ⅰ组、B-Ⅰ组各时间点的新生骨占面积百分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2、牙槽骨缺损区植骨修复后牙齿移动观察:①牙齿移动距离:从第8周开始加力组:A-Ⅱ与B-Ⅱ牙齿移动距离没有差别(P>0.05),从第12周开始加力组:A-Ⅱ与B-Ⅱ牙齿移动距离没有差别(P>0.05)。②CBCT骨密度测定:在植骨修复16周、术后20周后两个时间点时,A-Ⅱ.B-Ⅱ组间及组内的植骨修复区骨密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③组织学观察:A-Ⅱ组新生成骨占面积百分比大于B-Ⅱ组(P<0.05);牙周膜界面:压力侧牙周膜狭窄,张力侧牙周膜增宽,植骨材料位于牙周膜的外侧,且植骨材料受压侧吸收明显。结论:1、PRP复合Bio-Oss/Bio-Gide较Bio-Oss/Bio-Gide修牙槽骨缺损具有更好的成骨效果。2、PRP可促进新骨的形成以及Bio-oss骨粉的降解吸收。3、在PRP复合Bio-oss/Bio-Gide以及Bio-oss/Bio-Gide修复牙槽骨缺损8周后可进行正畸牙移动,牙齿移动距离和牙齿移动方式没有差别。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产业兴旺"位于五大要求的首位,实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实施的基础。产业兴旺的实现
润版液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调整润版液的性能,确保印版图文与非印刷图文部分分离,维护印刷水墨平衡,如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减少上水量,快速实现水墨平衡,快速洁版不上脏;确保网点
<正> 1 前言 聚异戊二烯橡胶简称异戊橡胶(IR),它的研究起源于天然橡胶的研究。而工业化生产则是在其单体和齐格勒型催化剂有了确实保证之后才得以实现的。这种催化剂首先由
以物理教学为例,基于"感悟"的物理核心素养内涵,从"感性·理性·悟性"出发,构建基于"感悟"的物理核心素养结构;从物理核心素养出发,构建"学懂·悟会·化育"教学模式的水平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