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丁·特罗(Martin Trow,1926-)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在我国广泛传播,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践在中国也是紧锣密鼓。高等教育大众化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在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内的几所高校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并利用工作机会到上海市,与上海市教育工委和几所兄弟高校进行交流,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中国大学办学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套用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大学追求大众化;②不依据实际条件,大学盲目追求大众化;③不分层次,不分类别,所所大学开放化;④片面追求量的大众化;⑤孤立的追求大众化。 本文还在大量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是源于对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进程的阶段性思考,不是关于大学办学思想的理论总结,大学只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大众化理论不能直接用于指导大学的办学实践。且理论本身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论证,用理论指导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时也需要结合该国高等教育自身的特色,结合本国的国情,进行有限的预测,不能盲目的、机械的照抄、照搬。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对中国大学办学肯定会产生并且也实际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促进了大规模招生,使大学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对大学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潜在的要求,指出了大众化前后大学办学可能发生的变化,要求大学从树立新的培养目标、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努力的创造优良的内外部环境廖硕士学位论文人,入只’I’E只’S‘l’11工三界I卜等方面着手,努力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的要求。但这种影响只能是通过我国高等教育思想的发展变化间接发生的作用。 本文在尝试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对一国大学办学到底应该有哪些影响和对我国大学办学实际产生了哪些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认为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才能正确的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大学办学;高教改革势在必行,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减少大学与政府的相互依赖,归还大学办学的自主权;要加强社会宣传,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高等教育消费观、高等教育质量观等观念,积极推进社会改革,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营造良好的环境,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早日顺利实现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