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一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进行界定。先从高校学生管理的概念谈起,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阐述以人为本的本质。然后通过对以人为本和高校学生管理的界定指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各种素质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提出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先从教育的本质和学生管理的本质进行说明,接着指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新形势的需要,这主要是由新时期学生的特点,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决定的。   第二章介绍了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特征。先梳理了管理模式的类型,然后分析了传统的管理模式的特点,陈述了其明显的不足之处,进而探讨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的特点。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较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管理目标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过程上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管理理念上强化服务意识和法治观念;管理方式上注重学生参与管理;管理方法上体现人文关怀   第三章对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构建。首先介绍了欧美的管理模式并提出其合理性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然后对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思考。构建的内容主要包括理念和校园文化的建构,优化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活动的改进四个方面。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编制了《大学生客观幸福感问卷》和《大学生班集体幸福感问卷》,并对大学生客观幸福感和班集体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同时探讨了主观幸福感、客观幸
本文对CBA与NBA制衡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国的CBA也在进行着相应的变化来适应经济社会的进步,许多经济学家、体育界学者对我的CBA进行着研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能否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毕业生的前途和学生家长们的期待。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