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议缓冲的自描述语言传输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u0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不同设备的数据存储往往采用不兼容的数据结构,虽然为本地存储和处理带来了方便,却使得互不兼容的系统之间的跨平台数据传输和共享成为难题。受限于系统复杂度、信道误码、传输带宽以及时延等影响,传统的协议转换或者多栈方式引入冗余多、资源消耗大、可扩展性差,并在多信道传输时存在同步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独立于软件和硬件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方法,能够简单、灵活、跨平台的描述各种数据结构,并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 SGML)可以在传输数据的同时对数据内容进行描述,是一种具有高稳定性、高可携性、高完整性的自描述语言,采用自描述语言进行数据传输为解决跨平台灵活共享数据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但其高复杂性特点使其不适用于网络系统及网络层及以下的数据传输。作为SGML一个简化子集的XML,可以用来描述其它数据,且具有简单、灵活、跨平台等特性,但是XML格式冗余巨大,空间利用率低。通常在异构系统之间,利用XML传输数据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但由于XML的数据格式存在较多的冗余标记,导致传输效率降低,并且XML是运用在应用层的数据传输结构,不适用于底层数据的传输。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网络传输的低复杂度自描述语言表示方法,以自描述语言为中心,以SGML为基础,利用协议缓冲算法降低数据结构化表示的冗余及复杂度,实现不同平台之间简单高效的数据共享,适合网络层及以下传输,并具有可扩展性强的特点。通过仿真实验与传统的JSON和XML方法进行对比,本文提出的这种适用于网络传输的低复杂度自描述语言表示方法在序列化及反序列化时间消耗上都更少,信息体大小都更小。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自描述语言表示方法能够高效的表示各种数据结构,传输效率高于在其它传统方法。
其他文献
异构终端系统之间的信息汇聚融合是泛在网络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国家设立了重大科技专项“泛在网络下多终端协同的网络控制平台及关键技术”(项目编号:2011ZX03005-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