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是在植物监测的基础上,结合惠州的实际情况,测定了不同季节和不同采样点两种植物——大叶榕和红花羊蹄甲叶片含硫量,并同步进行静片挂片采样测定大气硫酸盐化速率;然后分析不同季节和不同采样点植物叶片中含硫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种植物吸硫能力,分析植物叶片含硫量与大气硫酸盐化速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且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最后对惠州市区大气SO2污染状况进行植物学评价。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季节和不同采样点植物叶片含硫量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季节的规律性变化:春季<夏季<秋季;采样点的规律性变化:工业区>交通繁忙路口>居民区>相对清洁区。这种规律性变化不仅与大气中SO2浓度的变化有关,而且还与树种随着季节生长发育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同时也表明供试植物——大叶榕和红花羊蹄甲叶片含硫量可作为大气SO2的指示剂,有效地监测城市大气污染。
2、不同的树种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下,吸收大气SO2的能力不同。本论文通过比较不同树种的叶片含硫量,结果表明了大叶榕的吸硫能力稍强于红花羊蹄甲的吸硫能力。
3、植物叶片含硫量与大气硫酸盐化速率呈极显著相关。大叶榕的拟合方程为:y=0.044x+0.035,红花羊蹄甲的拟合方程为:y=0.060x+0.022,表明用植物叶片含硫量来判断大气硫酸盐化速率水平是切实可行的。
4、植物SO2污染指数能够有效地评价大气SO2的污染状况。通过植物叶片含硫量计算SO2污染指数和判定污染等级,其结果与惠州市区大气自动监测的二氧化硫浓度保持较低水平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各功能区的大气SO2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也与实际调查基本是一致的。说明了用植物SO2污染指数来评价大气SO2的污染状况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