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临床实验通过对60例患儿分别施以王氏“通督捏脊法”和传统手法,进行随机对照观察,进一步明确王氏“通督捏脊法”在治疗小儿食积发热方面的有效性,同时在和传统手法组手法的疗效对比中,检验王氏“通督捏脊法”在治疗小儿食积发热方面的优势。方法:从20 17年3月至20 1 8年3月期间,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患者中,筛选出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小儿食积发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通督捏脊法组30例和传统手法组30例:通督捏脊法组采用以捏脊法为主的泄热、健脾手法等;传统手法组参照俞大方第五版《推拿学》治疗小儿肺胃实热手法操作手法。临床对照研究中,记录患儿第一次治疗前后情况:治疗前腋温、治疗1h后腋温、治疗4h后腋温、治疗8h后腋温和治疗24 h后腋温,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对通督捏脊法组和传统手法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最终得出结论。结果:纳入本研究的病例60例,通督捏脊法组30例,传统手法组30例,无脱落病例,最终符合研究要求病例共60例。治疗结果: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通督捏脊法组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法组。其中,在两组患儿治疗1h后,通督捏脊法组和传统手法组均能明显降低小儿食积发热腋温,但在两组患儿腋温降低积分比较中,P=0.135,通督捏脊法组和传统手法组的疗效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在两组患儿治疗4h后,通督捏脊法组能明显降低小儿食积发热腋温,但传统手法组组内治疗前和治疗4h后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P>0.0 5,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样本量过少或病情反复所致,需要进一步增大样本量,优化试验设计。进一步分析两组患儿腋温降低积分的比较,P<0.0 5,通督捏脊法组优于传统手法组。在两组患儿治疗8h后,通督捏脊法组和传统手法组均能明显降低小儿食积发热腋温,且在两组患儿腋温降低积分比较中,P<0.05,通督捏脊法组优于传统手法组。在两组患儿治疗24h后,通督捏脊法组和传统手法组均能明显降低小儿食积发热腋温,且在两组患儿腋温降低积分比较中,P<0.05,通督捏脊法组优于传统手法组。结论:通督捏脊法和传统手法组在改善小儿食积发热症状方面疗效确切。在治疗后4h、8h和24h的效果上,通督捏脊法组明显优于传统手法组,验证王氏“通督捏脊法”在治疗小儿食积发热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