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教师角色的内涵与外延都在因时代的变迁而丰富与完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毫无疑问会助推这一动态进程不断加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持续且快速的拓宽自已对工作职能的认知,才能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有力推手。那么教师在面对新的角色时应该具有怎样的认知,是否存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认知偏差,教师角色又该如何丰富与更新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促进教师完善教师角色,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同时也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从理论上建构出“互联网+”背景下应然的教师课堂教学角色,在此基础上运用调查研究法,以发放问卷为主,访谈为辅助的形式对教师实然的角色认知进行调查。调查表是围绕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师自身、学生这七个维度,结合理论建构中的具体的角色内容编制问卷,并且设置了性别、教龄、所在地区等八个人口学统计变量,了解目前“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认识情况。研究发现,教师群体整合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较弱、学习网络技术手段的意愿不强、利用大数据分析教学的能力不足、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以及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意识亟待提升。乡镇教师、非师范生、低学历以及非重点中学的教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然的课堂教学角色认识存在较多偏差。基于调查及综合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改善建议,以期帮助教师适应“互联网+”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角色认知。第一,从教师自身出发,首先要适应互联网环境,主动拥抱技术;其次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利用信息资源的意识;最后要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特征,践行主体教育。第二,从学校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出发,首先要开展教师分层分类的培训;其次要积极搭建互联网平台,促进新老教师网络研修;再次要完善教育设备在班级层面的投入量;最后要建立大数据的分析模型。第三,从政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出发,首先要加强对乡镇地区的教育投入,其次要缩小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教育资源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