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手机媒体仿佛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1]。它是被公认的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起来,手机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受众更广泛;互动更充分;功能更强大;使用更便捷;技术更先进。手机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它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判断,对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正在成长中的新一代——中学生(本文指的是城市高中生),他们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为了准确把握城市中学生对手机媒体的认识以及手机媒体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程度,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一线的政治教师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我校高一年级部分班级学生中开展了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就手机媒体对城市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调查显示,高一年级现在已经有九成左右的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然而这些中学生年龄尚小,自控能力不强,他们带手机主要是用来发短信、打电话、上网浏览信息、看小说、玩游戏,甚至互相攀比。手机媒体的强大功能吸引着当代中学生,使有些中学生沉迷于此而不能自拔,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犯困,耽误课程,以至影响学业。这是家长和老师最为担心的事情!手机媒体既让中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沟通方式(微博、微信、飞信……),拓展了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本文旨在研究手机媒体对城市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关键时期,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他们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富有朝气、喜欢探求新事物,但是对是非的鉴别能力较差,自控能力不强。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手机媒体的影响。为了让手机媒体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也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本文以对高一学生的调查的数据为参考,研究手机媒体对城市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从政府管理部门、传媒产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多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引言部分简要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一部分,对手机媒体及其发展态势与趋势进行综述,梳理了城市中学生使用手机调查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手机媒体对中学生的责任。第二部分,分析了手机媒体对城市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状况是:价值主体意识增强,个体价值彰显;价值选择产生矛盾,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价值取向向功利化转变;价值人格发生冲突,观念和行为不一致。第三部分,分析了手机媒体对城市中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原因,首先是主体原因——城市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自我价值观念增强;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意志品质增强;抽象思维渐趋成熟;兴趣广泛,中心兴趣逐步形成。其次是客体的原因——手机媒体本身的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另外还有外界因素——学校、家庭、社会价值观教育不足。第四部分,提出了解决对策。政府部门须出台政策,加强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优化媒体传播环境,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媒体产业应强化社会责任,用高质量的传媒产品影响青少年;学校教育应着力提高师生媒体素养;家庭教育应加强适当监督引导;学生自身应提高认识,加强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