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顿的精神解脱之路——论佛教禅宗思想对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影响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gu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2010)在1951年出版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给五十年代的美国人指出了一条精神救赎的道路,创造了“塞林格时代”。  二战后的美国社会矛盾激化,各种运动风起云涌,物质主义盛行,精神世界崩溃,西方传统的二元思想无法再继续调和矛盾,这个时期的青年人常常感到无助和迷茫。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玩世不恭的青少年,处于成长过渡期的他,向往孩童的世界,鄙夷成人的世界。他竭尽全力去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阻止孩子们掉入成人世界,但还是陷入彻底的迷茫。从19世纪末佛教开始传播,战后交流更深入和频繁,禅佛教一度成为精神救赎的手段之一。在当时的文学界,以塞林格为代表的许多作家都将禅佛教视为救赎陷入精神崩溃的青年人的灵丹妙药。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禅佛教的一元论和顿悟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塞林格的文学创作思路,本文主要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佛教禅宗思想的研究,详细分析并阐述了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如何借用东方禅佛教思想为陷入精神危机的主人公霍尔顿指出了一条精神解脱之路。本研究认为20世纪东西方思想的交往,不仅为塞林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也为战后的美国文学史注入了新鲜的文化血液,丰富了美国文学。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大部分地区已逐渐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农产品营销,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当前物流体系结合,能更好促进地区性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研究了在“互联网+”时
以氟化钠和稀土硝酸盐为原料,柠檬酸钠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微米级NaYF4∶Yb3+, Er3+上转换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和荧光光谱仪对所制备样品的
阿芙拉·贝恩(1640?-1689)被称为英国第一位女性作家,不仅因为她是英国第一位以写作为生的女性,也因她对英国文学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不愧为一名多产的作家,在短暂的一生
谭恩美、张爱玲和托尼·莫里森分别在自己的作品《喜福会》、《金锁记》和《宠儿》中塑造了在精神上或肉体上残忍扼杀自己孩子的另类母亲顾映映、曹七巧和赛丝。这些杀子母亲
焦虑作为影响外语学习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益受到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各个维度都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