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交易投资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来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_go_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序化交易对投资界来说不是什么新鲜名词,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NYSE市场中已经开始运用,到2007年,摩根士丹利、高盛及德意志银行都在使用程序化交易,其每天的成交量高达8亿股。我国的证券市场上程序化交易使用量非常少,2004年才有了国内第一款可以自动交易的软件。相关研究也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国内相关书籍非常少,大多数都是国外著作的翻译版本,国内专门研究程序化交易的人也很少,机构投资者的研发人员中少数人对程序化交易进行了深入研究,大多数的金融专业人才对证券市场的定位仍然只停留在传统的经济学范畴。  近年来我国基金公司出现大规模亏损,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首先,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导致价值投资型的基金公司出现大规模亏损;其次是,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中存在漏洞,具体为:决策体系不完善,风险控制模式不够合理,技术手段落后等多方面的原因。宏观经济环境是基金公司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基金公司只能针对宏观经济状况进行风险控制。管理漏洞问题是基金公司重点进行改革创新的切入点。国外的基金公司在宏观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利用程序化交易取得了高额的投资回报,可以说明程序化交易是有效的投资管理技术手段之一。我国基金公司应该尝试应用程序化交易投资管理技术手段,并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从程序化交易的理论研究入手,在总结现有成果的前提下,对我国基金公司投资管理中普及程序化交易的必要性做出了论证,并全面阐述了程序化交易系统设计方法、机构投资者交易系统研究思路等。本文对推动我国证券投资管理技术手段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具有积极意义,对今后的程序化交易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国家银监会于2005年出台了指导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六项机制”,积极鼓励支持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服务,国家开发银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联合世界银行通过多方考察与比
自1929年的"佩恩基金研究"开始,"媒介与儿童"关系研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选取了《新闻与传播研究》、《当代传播》、《现代传播》、《传媒观察》这四本期刊2006年所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