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中国模式已经用实践证明了它的优越性,也进一步确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同时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在现时代的深刻内涵。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中国模式”也不例外。论文在借鉴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模式的一些基本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进行初步探索,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推进现代化实践,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论文分为四章,分别从实践论、方法论、历史观和价值论四个方面对中国模式进行了哲学层面的分析。在实践论的层面上,中国模式作为求实创新的发展模式,强调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主体创新性。在历史观的层面上,中国模式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既是社会历史普遍规律作用的产物,又是中国人民作为历史主体能动选择的结果,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在方法论的层面上,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最为显著的中国发展模式,自身就内在的规定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系统思维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原则。在价值论的层面上,中国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目标,同时人民群众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在价值取向上实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在价值主体上实现了人民群众这个整体与现实的个体的统一;同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不仅是人类发展的理想目标,还是现阶段努力的方向,二者相辅相成,在价值目标上实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通过从实践论、方法论、历史观和价值观视域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模式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蕴含着先进发展理念,对指导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