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11月,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2000年1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包括发展特色旅游业,其中所提出的各项支持性政策措施适用于2001-2010年。截至20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实施十年,西部地区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全国旅游业高速发展、旅游经济实力日渐增强的大背景下,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间及西部与全国其他区域之间旅游业发展速度仍存在差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仍不平衡。本文采用增长指数、增长率、相关系数等分别对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发展的时间同步性及区域响应进行分析;应用均方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等分析西部地区1999-2010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运用泰尔指数分析1999-201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其他区域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经济的省际差异、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变化情况,并引入区域分离系数来比较西部与东部、中部三大地带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发散收缩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如下:(1)2000-2010年,西部入境旅游环比增长率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国内旅游增长率高于全国总体水平。(2)2000-2010年,西部12省(市、区)入境旅游发展变化与全国具有很高的时间同步性,入境旅游增长率“四涨三落”,波动曲线“同涨同落”。西部12省(市、区)入境旅游人次的增长速度可划分为四个级别:①超高速增长的省份,只有重庆;②高速增长的省份,包括云南、陕西、内蒙古和广西;③中速增长的省份,包括四川、贵州、西藏、宁夏、青海和新疆;④缓慢增长的省份,只有甘肃。入境旅游收入方面,重庆、青海和内蒙古高速增长;四川、云南、陕西、宁夏、新疆和广西中速增长:西藏、贵州和甘肃增长较缓慢。(3)2000-2010年,西部12省(市、区)国内旅游发展变化与全国具有较高的时间同步性,波动曲线基本上“同涨同落”。西部12省(市、区)国内旅游人次的增长速度可划分为三个级别:①超高速增长的省份,只有西藏;②高速增长的省份,包括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和内蒙古;③缓慢增长的省份,包括云南、新疆、宁夏和广西。西部国内旅游收入发展变化与全国的时间同步性稍差,内蒙古国内旅游收入超高速增长;西藏、贵州高速增长;陕西、甘肃、宁夏中速增长;重庆、四川、广西、云南、新疆、青海增长较缓慢。(4)西部各省(市、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区域响应。分两个时段(1999-2004年和2005-2010年)分别统计西部各省(市、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基期值、增长指数和平均增长率,依据各阶段基期值和平均增长率的大小,划分出旅游发展起点高、发展起点居中、发展起点低和增长速度快、增长速度居中、增长速度缓慢等地域差异和响应类型。(5)经过十年西部大开发,西部各省(市、区)入境旅游经济和国内旅游经济均发展迅速,但总体差距依然较大,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很明显,相对差异在波动起伏中呈下降趋势。(6)西部与中部和东部入境旅游经济和国内旅游经济的省际差异整体上呈逐年缩小的变化趋势,且变化速度趋缓。(7)1999-2010年,西部与东、中部地带间入境旅游经济和国内旅游经济差异均在整体上呈缩小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地带间差异不是西部与中部、东部之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省际差异的主要来源,地带间差异对入境旅游省际差异的贡献率在增大,地带间差异对国内旅游省际差异的贡献率则在逐渐减小。(8)除2004年和2008年等个别年份外,1999-2010年西部与中部、东部入境旅游经济和国内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整体呈逐年缩小的变化趋势,地带内差异相对于地带间差异偏大,是省际差异的主要来源。(9)西部与中部和东部三大地带入境旅游业逐渐分离趋异,它们之间的差异趋于变大,空间极化逐渐增强,但程度不高;三大地带国内旅游业则逐渐收敛趋同,它们之间的差异趋于变小,空间极化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