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流域鱼类物种与群落现状和潜在状况预测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ou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整个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区为单元,分析了辽河流域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和主要环境特征,以及环境对鱼类个体和群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各物种的潜在分布规律和群落潜在结构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对于辽河流域养殖新品种开发、种质资源保护以及天然水体单一物种和多物种混合生态养殖提供了科学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析了辽河流鱼类种质资源、群落结构现状以及对各生态区鱼类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结果显示:(1)辽河流域现有鱼类物种62种,主要以鲤科、鳅科和鰕虎鱼科鱼类为主,七鳃鳗科、鲇科、鲿科、塘鳢科、丽鱼科、鳢科、刺鱼科、青鳉科、鱵鱼科、银鱼科、胡瓜鱼科、杜父鱼科、鲻科、鲱科、合鳃鱼科等鱼类物种数目较少;(2)该流域鱼类整体群落状况为:物种丰度平均为7,40,最大为18;香农-威纳指数平均为1.22,最大值为2.35;从生态区比较,东辽河及辽河干流的整体状况优于浑太河流域,浑太河流域的整体状态优于西辽河流域;(3)利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对辽河流域各生态区进行了评价,并对影响各生态区鱼类群落健康的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识别,对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因子进行了保护限值求算:浑太河流域林地%的保护限值为0.58,建设用地%的保护限值为0.015,电导率的保护限值为170μS/cm,溶解氧的保护限值为8.5 mg/L;东辽河及辽河干流水域%的保护限值为0.31,林地%的保护限值为0.24;西辽河流域硝酸氮的保护限值为0.36 mg/L,电导率的保护限值为531μS/cm,未利用土地%的保护限值为0.155,草地%的保护限值为0.37。2、利用逻辑回归方法分析了自然环境对辽河流域鱼类分布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1)以沙塘醴为例,对环境变量选择、模型构建、ROC曲线评价和物种潜在分布预测进行了详细说明;(2)利用逻辑回归方法构建了浑太河流域24种鱼类的潜在分布模型,;东辽河及辽河干流区域32种鱼类潜在分布模型;西辽河流域22种鱼类潜在分布模型;上述模型经ROC曲线评价,绝大部分模型可以有效预测物种分布。3、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环境与鱼类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发现:(1)浑太河流域,海拔高度、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多年平均气温对物种丰度有显著影响,河流等级对香农-威纳指数有显著影响,泥沙%和平均流速对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有显著影响;(2)东辽河及辽河干流,小卵石%对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有显著影响;(3)西辽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对物种丰度、香农-威纳指数和鱼类完整性指数均具有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实验以三种鯻科鱼类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形态学与框架结构分析、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mtDNA控制区(D-loop)核苷酸序列变异研究,结果如下: 1.形态学与框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一员,是骨骼肌生长、分化的负调控因子,主要作用是抑制成肌细胞的增生与分化。深入研究MSTN基因在鱼类肌肉生长发育过
本文通过研究杂交罗非鱼对11种动植物蛋白源的表观消化率,探讨杂交罗非鱼对这11种常用饲料原料的利用情况,确定杂交罗非鱼饲料中适宜蛋白源;研究了菜籽粕和棉粕替代豆粕对杂交罗
草鱼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其种质资源随着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在逐渐退化,因此对草鱼进行有计划、科学的人工选育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对草鱼的生长和抗病的相关遗传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