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典型铁电介质陶瓷材料的闪烧行为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jl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电子陶瓷材料的工业需求日益剧增。然而,陶瓷材料的制备通常需要在很高的温度下进行,消耗大量能源又加重生产成本。闪烧技术是近几年开发的一种新型的电场辅助烧结技术,可以在极低温度下实现陶瓷生坯的快速致密化,该技术为陶瓷材料的工业生产注入新动力。本论文对目前极具发展前景的三种典型铁电陶瓷材料BaTiO3、Na0.5Bi0.5TiO3和NaNbO3的闪烧行为进行研究。一方面希望能够加快闪烧技术的应用进程,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这三种陶瓷的闪烧行为探讨闪烧技术的机理。此外,对闪烧制备的陶瓷材料从结构、微观形貌、介电性能和铁电性能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采用闪烧技术在不同施加电场强度下30 s制备出致密的BaTiO3陶瓷材料,当施加电场强度从100 V/cm提高到160 V/cm时,闪烧起始温度从1121℃降低至1052℃,说明闪烧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陶瓷烧结温度,提高烧结效率。此外,通过SEM测试结果表明,闪烧制备的BaTiO3陶瓷正负极区域的晶粒尺寸存在明显差异,正极区晶粒尺寸大于负极区域,从而导致制备的BaTiO3陶瓷负极区介电常数高于正极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 Nb2O5掺杂BaTiO3陶瓷材料的闪烧行为。结果表明,在同一施加电场下,随着Nb2O5掺杂量的提高,BaTiO3闪烧发生的起始温度降低,这主要是由于Nb2O5掺杂使BaTiO3中载流子浓度提高,在电场和热激活作用下,载流子运动加剧促使BaTiO3样品更容易在一个较低的炉温下达到闪烧状态。研究了不同施加电场下Na0.5Bi0.5TiO3陶瓷材料的闪烧行为,当直流施加电场从100 V/cm提高到180 V/cm时,样品的闪烧起始温度从994℃下降至785℃。与传统烧结相比,闪烧能够有效降低Na0.5Bi0.5TiO3陶瓷的烧结温度,缩短烧结周期,从而抑制Na0.5Bi0.5TiO3中Bi元素的挥发,提高饱和极化强度。从XRD结果来看,不同施加电场下闪烧法制备的Na0.5Bi0.5TiO3陶瓷的物相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此外,随着电场强度提高,并且晶粒尺寸逐渐减小从而提高了Na0.5Bi0.5TiO3陶瓷的击穿强度;La2O3掺杂NaNbO3的恒温闪烧实验表明,随着电场强度增加闪烧的孕育时间明显缩短,这是由于高电场下对应缺陷成核驱动力增强,促进闪烧的发生。当直流电场为160 V/cm时,随着La2O3掺杂量从0.05提高至0.1,NaNbO3的闪烧孕育时间从28 s缩短至9s,这是La2O3掺杂使得NaNbO3中缺陷浓度增加导致的。通过理论分析研究得出闪烧中电导率的非线性增加和样品快速致密化现象机理。电导率的非线性增加是由于样品长时间处于电场和温度场的共同作用引发的。在闪烧初期,由于长时间施加电场,Poole-Frenkel发射降低了局域载流子周围的库仑势垒,使得样品中载流子迁移加剧并出现电荷积累,样品内部与样品正负极两端建立感应电场。与此同时,随着炉温的上升,热激活载流子的数量增加,感应电场增强,最终在对应电场的临界温度下,样品中大量载流子在内部感应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使得样品出现电导率的非线性增加,触发了闪烧的发生;由于闪烧的发生,样品内功率耗散产生不均匀焦耳热和焦耳热失控现象使得样品中某些固态粒子发生融化生成液相,进而在固态粒子周围形成液态膜。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液态膜对固态粒子产生一定的作用力。与此同时,由于液相的出现导致样品内粒子传质方式由固态扩散装变为流动传质,因此颗粒间的传质速度更快,促使闪烧过程中样品短时间内完成致密化过程。
其他文献
在建筑资源禀赋不足、资源利用率低下且建筑垃圾处理造成社会成本高的现实背景下,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精细分工势在必行。但由于政策规制的全面性、科学性欠佳,工业化住宅等建筑产品价格居高,市场接受度较差,住宅产业链运行效率低下。为解决当前住宅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拟尝试从关系治理的视角进行利益相关主体的关系治理机制与产业链演化路径分析,为促进住宅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指导。论文首先运
帽型复合材料加筋板因为其封闭特性,抗剪切能力较强,在飞机设计中应用很广泛。工程实际当中复合材料加筋板对于低速冲击十分敏感,而低速冲击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一些潜在的危
导向农药是将农药有效成分与导向基团偶联后使其在植物体内具有良好的输导性,且可以在特定部位累积的新型农药。本实验室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系列糖基、氨基酸为载体的导向
幂律分布现象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众多网络行为数据的数理规律也反映出幂律分布的特性,作为复杂网络的基本特性之一,对其研究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怎样更好基于幂律分布的重尾特性,对幂律模型中的尺度参数做估计成为一个极具研究意义的课题,同时也成为很多网络科学研究者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双对数坐标下,绘制概率密度函数图像,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直线斜率,从而得到幂律
在高等真核生物中,胞嘧啶内碳5(C5)位置的甲基化是最常见的DNA修饰,主要发生在CpG二核苷酸上。CpG岛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标记,并且在发育与分化、基因组稳定性、基因组印记和X染色体失活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CpG岛的异常甲基化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相关。DNA甲基化的发生主要依赖于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活性。目前检测CpG甲基转移酶的方法包括荧光法、单分子检测法、表面增强拉曼散
坡耕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土壤资源之一。我国季风性气候盛行,降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使得坡耕地上的水土资源并不匹配,并与坡耕地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等问题共同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坡耕地上的垄沟耕作是实现坡耕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主要措施之一,垄沟耕作亦可缓解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是实现坡耕地上水土资源平衡的重要举措。降雨产流过程作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中关键的一环,明晰垄沟布局
目前,北京城市主干路建设的工作重心已由新建转变为养护。根据北京市12条处于养护、大修期的主干路路况调查结果,北京城市主干路的主要病害已由车辙转为开裂,尤以轮迹处网裂现象最为严重。路面的抗裂以及抗车辙性能相互制约,开裂或车辙严重都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对各性能考虑不平衡的表现,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解决路用性能不平衡的问题。此外,对轮迹网裂处钻芯取样,发现各路段芯样均出现一定的层间脱
储罐是石油储备最重要的设备,为了防止储罐沉降对管道系统造成的安全隐患,应对储罐外部管道系统进行管道应力分析与柔性设计,使连接储罐的管道系统具有足够的柔性,并满足储罐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属于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又称格拉瑟病(Glasser’s disease)。目前,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并对全球养
时间序列非平稳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是许多研究者的兴趣之一.为此,很多统计学研究者投入了大量精力.本文研究的是非平稳条件下的马尔可夫过程,它的边际分布为广义泊松分布.并给出模型的基本性质和参数估计.随后,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证分析.全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引言,简单地介绍了本文所需要的背景知识.第二章我们给出模型的介绍和性质,为了更好地适应过度离散的数据,我们把文献[5]中模型的边际分布,由负二项分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