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厦门市凭借其区位优势与历史因素,在发展对台经贸关系时发挥着“前沿”与“窗口”的独特作用。同时,在推进两岸人才交流合作中,厦门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两岸政治互信和协商机制逐步建立,两岸“三通”全面实现,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文化合作交流日益密切,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顺利签订实施,这些都为推进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可以说两岸从此开始进入了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加之《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鼓励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因此,厦门市应紧紧抓住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根据中央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部署的政策支持基础,落实“同等优先、适度放宽”的原则,探索建设厦门“两岸人才特区,打造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在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为了研究厦门市应该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两岸人才特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明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内涵及意义以及人才特区的内涵、国内外的做法。同时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厦门市在建设两岸人才特区的背景、主要做法、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设两岸人才特区的政策框架和具体措施,力求为厦门市委、市政府在进一步先行先试,探索建设“两岸人才特区”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