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SSBR大分子链中苯乙烯均匀分布及乙烯基、苯乙烯含量对新型SSBR性能的影响,获得指导中试产品生产的基本数据,然后研究较佳中试产品的配方特点。探讨了湿法共混制备共混胶的工艺-结构-性能。为新型橡胶品种的设计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研究采用分子设计方法制备的几种溶聚丁苯橡胶(SSBR)的苯乙烯(St)、乙烯基(Bv)含量及苯乙烯均匀无规分布对胶料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t含量的增加,胶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压缩疲劳温升、抗张强度、0℃tanδ(抗湿滑性)增高,耐老化性有所改善,撕裂强度、磨耗值降低。St在分子链中均匀无规分布可明显提高胶料的回弹值和抗湿滑性,降低硬度和内摩擦生热,炭黑分散获得改善;Bv含量增多,胶料的力学性能变化不大,压缩疲劳温升提高,磨耗和回弹值降低。由此可见,高乙烯基含量且St均匀分布的SSBR胶料回弹值和抗湿滑性显著提高,滚动阻力明显降低。St在大分子链中均匀无规分布是改善SSBR性能的新颖的分子结构设计理念。 第二部分,研究了中试生产的几种不同结构的线性溶聚丁苯橡胶的物理及动态力学性能。苯乙烯和乙烯基含量的变化对胶料性能的影响与小试样品的结果相同。除苯乙烯均匀分布外,中试样品的结构和生产控制比较成功。综合分析,苯乙烯含量控制在25%左右,乙烯基含量控制在60%左右,苯乙烯均匀无规分布是绿色轮胎用的SSBR最佳结构。 第三部分,研究了不同并用比的炭黑/白炭黑填充中试生产的高性能溶聚丁苯橡胶(H-SSBR)的物理及动态力学性能,观察了填料在硫化胶中的微观分布,调制了H-SSBR/NR的胎面配方。结果表明,随着白炭黑/炭黑并用比的减小,胶料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动态压缩温升和耐磨性升高,抗湿滑性降低,滚动阻力增大。电镜照片表明,炭黑与白炭黑相互镶嵌分布在H-SSBR橡胶基体中,形成交织的填料网络,可发挥出双相填料的作用;H-SSBR中并用NR,胶料的焦烧和正硫化时间缩短,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扯断伸长率、压缩疲劳温升增高,耐磨性、抗湿滑性和滚动阻力降低。在H-SSBR中并用适量NR可获得加工和使用性能较佳的绿色轮胎胎面胶。 第四部分,研究了炭黑-胶液湿法共混制备炭黑/SSBR混炼胶的配方、工艺及条件,制备出的线形SSBR/炭黑湿法共混胶料的硬度、300%定伸应力、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压缩疲劳温升、抗湿滑性与干法共混的相差不大,但其耐磨性要优于干法共混胶,滚动阻力较高;锡偶联SSBR/炭黑湿法共混胶料的硬度、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耐磨性相差不大,湿法共混胶的动态压缩温升和滚动阻力要低于干法共混胶,湿法共混胶的Payne效应较小,填料的分散性相对较好。湿法共混胶经过强的剪切作用力作用后,可以提高共混胶料中结合胶含量和改善炭黑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