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CT定量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由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引起,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呈进行性加重导致反复住院,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三大死亡原因。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作为目前COPD诊断及临床分级的金标准,易受患者年龄、配合程度、疾病分期及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对于症状不明显的早期患者敏感性较差。本研究主要探讨三维CT定量测量CT参数尤其是小气道参数与肺功能相关性在慢阻肺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六安世立医院就诊的129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及同期健康受试者32例。采集受试者年龄(岁)、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kg/m2)、吸烟包年数、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分、慢阻肺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改良呼吸困难(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指数、BODE(body mass index,airflow obstruction,dyspnea,exercice capacity index)指数、6 分钟步行距离(six-minute walk distance,6MWT)并进行肺功能检查和CT扫描。将CT数据三维重建后利用软件分别计算低于-950HU低衰减体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low-attenuation areas less than-950 Hounsfield units,LAA%-950HU)、肺动脉与主动脉比值(ratio of pulmonary artery to aorta,PA:A)、并以右肺上叶尖和右肺下叶后基底段为靶支气管,测量其第3~8级支气管壁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wall area,WA%),壁厚外径比(ratio of wall thickness to external diameter,TDR)等。根据 GOLD(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分级将慢阻肺患者分为两组,GOLD1~2级45例,GOLD3~4级84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T参数与肺功能,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肺功能指标的预测因子;使用ROC曲线评估定量CT参数对慢阻肺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1.GOLD3-4级患者全肺LAA%-950HU大于GOLD1~2级和健康对照组(均调整后P<0.001),GOLD1~2级患者全肺LAA%-950HU小于对照组(调整后P<0.001);GOLD1~2级、GOLD3-4级慢阻肺患者WA%7~8、TDR7~8均高于对照组(均调整后P<0.001),GOLD3~4级患者WA%7~8高于GOLD1~2级(调整后P=0.019);GOLD1~2级、GOLD3~4级患者PA:A均大于对照组(均调整后P<0.001),GOLD3~4级患者PA:A大于GOLD 1~2级(调整后P<0.001)。2.慢阻肺患者各肺叶LAA%-950HU与肺功能FEV1/FVC、FEV1%pre、FVC%pre、FEF50%、FEF75%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01);其中LAA%-950HU与FEF75%相关性最大(r=-0.588,P<0.001),对比各肺叶 LAA%-950HU,双肺下叶 LAA%-950HU与肺功能相关性最高。3.全肺LAA%-950HU,TDR7~8可共同预测慢阻肺患者FEV1/FVC下降的45.2%;全肺LAA%-950HU 负向影响 FEV1/FVC(标准化β=-0.634,P<0.001),TDR7~8负向影响FEV1/FVC(标准化β=-0.258,P<0.001);全肺LAA%-950HU,TDR7~8可共同预测慢阻肺患者FEV1%pre下降的34.8%;全肺LAA%-950HU负向影响FEV1%pre(标准化β=-0.520,P<0.001),TDR7~8负向影响 FEV1%pre(标准化β=-0.290,P<0.001)。4.定量CT参数辅助诊断慢阻肺ROC曲线显示:小气道CT参数TDR7~8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诊断切点为29.7,灵敏度为72%,特异度为72%(P<0.001);全肺LAA%-950HU辅助诊断慢阻肺AUC为0.516,诊断切点为1.3%,灵敏度为29%,特异度为91%(P=0.019)。结论本研究通过定量评估慢阻肺患者肺气肿、气道尤其是小气道和肺血管参数发现,小气道定量参数TDR7~8和全肺LAA%-950HU与肺功能均呈负相关,可共同预测患者FEV1/FVC、FEV1%pre的降低,能较好地评估和预测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下降程度;对比健康对照组和慢阻肺GOLD1~2级、GOLD3~4级患者的CT定量参数显示,在慢阻肺早期小气道壁面积增加,壁厚外径比增加,而肺气肿无明显变化,在慢阻肺晚期肺气肿和PA:A明显增加,提示在慢阻肺早期小气道病变占主导地位,肺气肿破坏和肺动脉增宽改变发生较晚;研究同时发现小气道参数TDR7~8对慢阻肺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72%,反映了小气道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慢阻肺患者的辅助诊断和早期识别,利用三维重建定量小气道参数可为慢阻肺临床诊断和评估提供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正> 腱鞘囊肿系指发生于肌腱或关节附近的、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内含胶性液体的囊性肿块。中医伤科传统上称之为“筋结块”或“筋疣”。其发生常与劳损、风湿等因素有关。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系结缔组织胶样变性的结果。
期刊
目的 探讨在PCI术后并发肢体肿胀患者护理中,应用活血化瘀散外敷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医院心内科行PCI术并发穿刺侧肢体肿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硫酸镁外敷干预,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散外敷干预,均持续3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肿胀改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后
期刊
报纸
目的 观察多量表评估应用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机体功能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老年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下给予患者护理,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营养风险量表(NRS200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众多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并给予相应护理
期刊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新局势、新态势的系统把握。应从主体、队伍、方式、评价四个维度系统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打造适应大格局的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发挥深化大格局的文化设施与阵地功能,构建提升大格局效能的科学评价考核体系,全方位、分层次、有步骤地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期刊
依据基础隔震结构楼面反应谱的谱形特点,将谱曲线分段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各段谱曲线的形状,得到一种双峰值的基础隔震结构楼面设计反应谱。考虑影响基础隔震结构楼面反应谱的各主要因素,如结构动力参数、场地特性、地震动强度、结构与设备的相互作用和设备阻尼等,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基础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楼面反应谱,以拟合优度最大为目标,分段标定楼面设计反应谱的各特征参数并统计拟合出各特征参数的计算公式。通过三
期刊
<正> 1981年2月至1982年12月,我们用挤压后间断按摩治疗腱鞘囊肿27例,结果痊愈26例,无效1例,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术者站立于患者对面,双手拇指重叠向囊肿的骨侧面着力挤压,腱鞘囊肿随挤压而消散。如囊壁较厚,单纯挤压不能奏效时,可用9号消毒注射针头在囊肿四周分别针刺,然后再用上述方法挤压。囊肿挤破后,嘱患者用手按原囊肿处,并且以后每周在局部按摩一次(每次10分钟),连续按摩10次为一
期刊
<正> 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三棱针治疗多例腕踝关节周围的腱鞘囊肿,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治疗方法报道如下:首先将囊肿部位充分暴露,在局部及周围皮肤用碘酒及75%酒精消毒后,用三棱针对准囊肿的中心部位刺入,刺至囊膜部后,将针缓慢退出,即用双手拇指掐挤囊肿部的四周,从四周往囊肿部
期刊
<正> 笔者八年来用“挤压按揉法”治疗腱鞘囊肿50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21例,女29例。发于手腕部43例,手指5例,足部2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41岁,多为中青年。方法及疗效:医者双拇指重叠用力挤压肿物至完全消失,继按揉局部2~3分钟。每天一次,连续一周。本组分别随访1~7年,痊愈38例,复发12例。治愈率76%,复发率24%。病例介绍:辛××,女,22岁,农民。因右手腕部肿物逐
期刊
<正> 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病,常发生于关节或肌腱附近,大小不一,囊肿可单独存在或几个连在一起,囊壁为结缔组织组成,内膜与关节滑膜相似,囊内为胶样粘液,其形状为园体形或椭园形,多见于腕、窝关节背面,其它如:腕关节掌侧、掌指、足指、掌面与背面及膝关节侧面与腘窝等部位也可发生。扭伤和慢性劳损是其诱因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