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能源都是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因此必然会受到国际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关注。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虽然我国的GDP飞速提升,但是对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发达国家还要大。能源供需缺口日益增加,将严重阻碍我国追求高效优质发展道路的步伐。除此之外,中国东、中、西地区间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有必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分析。基于以上考量,本文以区域差异为主线,首先采用能源利用效率这一指标,对我国30个省份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就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水平、进出口贸易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有效分析;其次对东、中、西部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各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的结论,东、中、西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依次降低。对于东部地区而言,第二与第三产业,相对其他地区来说较为发达,并且该地区的人均收入明显高于中部与西部地区,因此这三个因素必然会影响该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对于中西部而言,第二产业占比、能源结构、经济水平为主要显著影响因素。通过以上分析,为全面改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局面,完善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改革的步伐,合理布局,大力发展能耗低,高附加值的产业,并且拓展文化娱乐、大众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充分利用沿海优势,扩大对外贸易范围;中部地区需要着重控制第二产业中能耗高的工业和建筑业的规模,以达到降耗节能的目的;西部地区可以应充分利用当地的珍贵资源,大力开展高附加值能耗却极低的旅游和边境贸易服务等产业,争取形成属于本土特色的支柱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