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小麦生育期内积温变化对其群体生长、灌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春小麦龙麦33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际小麦进行实时动态气象数据记载,对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年际积温不同)的小麦个体发育、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产量构成等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测定,使用DPS进行回归方程的建立(或建立标准曲线)。以便探明积温对东北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及其相互关系。试验时间为2010-2013年,试验地点为哈尔滨、绥化、嫩江、呼玛、牙克石五个监测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除呼玛监测点外,各个监测点2010-2013年生育期≥0℃积温在2010-2012年呈下降趋势,2013年积温有所回升,但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开花到成熟阶段积温最高,不同年份积温变化也较大。显著性分析可知,除呼玛监测点各年总积温差异不显著外,哈尔滨和嫩江监测点各年总积温差异显著,绥化和牙克石部分年份总积温差异显著。哈尔滨监测点2010-2013年生育期天数呈现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延长3.3d。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天数都出现上升的趋势,并且生殖生长占总生育天数的比例相应的增加,生殖生长的比例增加为产量增加提供了保证。各个监测点的出苗、分蘖、拔节、开花和成熟日期都出现推迟的趋势,这表明随着积温的降低,各个生育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也相应的增加,总生育期延长。哈尔滨监测点2010-2013年≥0℃积温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52.7℃。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积温也分别呈现下降趋势,且营养生长阶段积温下降幅度大于生殖生长。积温与生育期天数、营养生长天数和生殖生长天数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02、-0.91。积温与生殖生长天数呈显著负相关,受积温影响更大。各个监测点有效穗数的平均值随年份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体为下降趋势,穗粒重变化不明显,千粒重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各个监测点的产量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可知千粒重与单位面积产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这表明在影响小麦产量的三要素中,千粒重的作用最大。同时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多元回归分析也表明,千粒重和生殖生长阶段决定了产量的99.8%的变异,且千粒重为正向作用,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增加13.05kg/亩,回归模型为Y=-170.999+13.054X4-1.867X5(r=0.999,R2=0.998,F=117085.536,P=0.0021)。产量与积温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哈尔滨和和呼玛积温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97和0.98,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这说明,积温与产量相关性高,产量受到积温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