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Ⅰ新城疫弱毒的毒力演化及自噬在新城疫病毒感染肿瘤细胞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n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引起的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是一种可导致多种禽类发病死亡的烈性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必须报告的疾病之一。NDV在分类上属于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腮腺炎病毒属(Avulavirus),是一种单股、负链、不分节段有囊膜的RNA病毒。虽然NDV目前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根据基因组结构和遗传距离可将所有的毒株划分为Class Ⅰ和Class Ⅱ两大分支。Class Ⅱ分支由11个(I~XI)基因型组成,自1926年ND首次爆发以来,造成四次世界大流行的强毒株和现阶段常用弱毒疫苗株均属于Class Ⅱ分支。Class Ⅰ分支有9个(1-9)基因型,2006年被首次报道存在,目前所有的自然分离株均为弱毒株,但尚未见有关Class Ⅰ弱毒株的免疫原性,毒力进化趋势和病毒拯救等相关报道。为了更好地研究Class Ⅰ NDV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开展了如下研究:1)一株鸭源Class Ⅰ NDV Duck/JS/10的分离及全基因组测序。参照GenBank上公布的ClassI NDV的全基因组序列,寻找各毒株间同源性比较高的区域这设计12对引物,使相邻引物对扩增的片段之间有部分核酸序列重叠区,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覆盖除基因组末端序列之外的全部基因组内部序列;使用本实验室自行建立的简化RACE法获得基因组两端序列,将获取的序列用DNAstar软件拼接和分析。Duck/JS/10株的全基因组核酸序列由15198个核苷酸组成,较Class Ⅱ毒株在P基因编码区多出12个碱基;根据F基因绘制的遗传发生树显示Duck/JS/10属于北美流行的基因4型,这是我国首次分离到该型毒株其F蛋白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EQQERL117,HN蛋白的长度为585个aa。将Duck/JS/10与21株NDV不同基因型的代表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其与DE-R49/99株遗传距离最近,与Gamefowl/US株遗传距离最近;全基因组和各基因序列同源性基本相同,这表明NDV的进化是由多基因共同决定的结果。已将Duck/JS/10的全基因序列上传至Genbank,登陆号为:HQ008337。2)Duck/JS/10与常用疫苗株La Sota的免疫原性比较。为了比较两者的免疫原性差异,我们首先制备了Duck/JS/10和La Sota的高免血清并对不同基因型的NDV毒株对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比较后发现,Duck/JS/10的抗血清对所选的强毒株的HI效价均高于La Sota的抗血清。随后选取了5株强毒与两种血清分别进行细胞交叉中和试验,鸡胚交叉中和试验;结果显示Duck/JS/10的抗血清对所有强毒株的中和效价均高于La Sota抗血清3-5倍。最后我们将Duck/JS/10和La Sota分别免疫SPF鸡,然后用Class Ⅱ基因VⅡ型强毒株ZJ1攻毒,比较两者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上述两者均能提供100%的保护,但Duck/JS/10能显著降低免疫鸡群攻毒后的排毒率。上述试验表明Duck/JS/10有望成为新的弱毒疫苗候选株。3)Class Ⅰ弱毒株与Class Ⅱ弱毒株的毒力进化研究。选择2株Class Ⅰ弱毒株,Duck/JS/10和ZJ/3/10/Ch株,两株Class Ⅱ弱毒株La Sota株和I2株,分别通过气囊连续传10代和鸡胚连续传20代来比较亲本株和传代株的生物学特性差异。Duck/JS/10株经气囊传第三代后F裂解位点开始有突变,传至第10代其F裂解位点已由弱毒特征的112ERQERL117完全突变为强毒特征的112KRQKRF117;Duck/JS/10-A10的MDT为48.4h,ICPI为1.91,IVPI为2.08符合强毒标准。其余三株病毒经气囊传代10次后毒力未发生变化,而且所有病毒经鸡胚传代20次后毒力均未发生变化。为了比较Duck/JS/10经气囊和鸡胚传代后与亲本株之间各基因的突变位点,我们对Duck/JS/10-A10和Duck/JS/10-E20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经比对Duck/JS/10-A10与Duck/JS/10共有47个碱基发生变化,其中有25个为有义突变;Duck/JS/10-E20与Duck/JS/10共有21个碱基发生变化,有义突变12个但巧合的是其中11个在Duck/JS/10-A10亦存在;这表明这11个位点在传代过程中容易突变,或许是病毒不稳定的遗传标记。随后进行了亲本株与传代株在体内增殖和同居感染实验,结果:Duck/JS/10-E20在体内的增殖水平及同居感染能力均较Duck/JS/10有所下降,而Duck/JS/10-A10在体内的增殖能力以及同居感染能力均较Duck/JS/10有所上升。这表明Duck/JS/10经气囊传代是毒力强化过程,而经鸡胚传代则是毒力弱化过程。4)Duck/JS/10感染性克隆的初步建立。参照Duck/JS/10株的全序列,设计7对引物,经RT-PCR法从Duck/JS/10株感染的尿囊液中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后,分别克隆进T-easy载体中。将基因组3’和5’两段序列,先连入转录载体TVT7R中,得到TVT-35;然后将扩增片段依次亚克隆到T载体中,构建了中间质粒T-AA,该质粒经AflⅡ酶切后,回收大片段与经同样酶切的TVT-35相连,进而构建了含有病毒全长cDNA的转录载体TVT-Duck/JS/10。将NP和P的扩增片段直接克隆至PCI-neo上,构建成PCI-NP和PCI-P;先将L1和L2扩增后先克隆进T-easy载体再克隆至表达载体PCI-neo中构建成PCI-L。将三个辅助质粒同NDV9a5b株微型基因组(TGL)共转染能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的BSR-T7/5细胞,转染后48h在细胞中出现了明显的绿色荧光,表明三个辅助质粒具备了启动基因组复制和转录的功能,这为后续开展拯救病毒打下了坚实基础。另本论文还开展了细胞自噬在NDV感染肿瘤细胞后对病毒增殖的相关研究。首先构建了用于检测细胞自噬GFP-LC3Ⅱ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对其功能进行验证;然后分别通过电镜,免疫印迹和GFP-LC3B的转染证实了NDV感染肿瘤细胞后可以引起自噬,而且有剂量依赖性;接着我们将NDV热灭活后与肿瘤细胞共孵育但没有检测到自噬,因此推测NDV诱导的自噬与病毒受体无关。此外我们首通过WB验证了NDV感染后I型和ⅡI型PI3K通路的活化情况,证实了在NDV诱导的细胞自噬中,ⅡI型PI3K通路被激活。然后分别使用体外药物抑制自噬和siRNA干扰自噬关键基因,结果均证实刺激自噬能够促进病毒复制,抑制自噬能降低病毒的滴度。由此我们提出结论:NDV感染后引起的自噬有助于病毒复制。
其他文献
总结并分析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面临的创新理念缺乏、创新机制缺乏、创新管理平台缺乏等困境,针对上述困境,研究并提出理念创新是保障、需推陈出新机制,创新是动力、需
目的初步评估中成药"舒眠胶囊"对70岁以上老年失眠症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不同方案使用舒眠胶囊治疗老年失眠患者65例,疗程2周以上,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用药前后血常规
内蒙古大草原是我国北方草原的主体部分,是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的物质基础,草原畜牧业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但是,近年来草原畜
钢铁企业炼铁生产区域一般分为高炉工场、喷煤铁运工场、烧结工场,为了满足现场数据不落地要求,系统对基础自动化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实现了对配料、烧结、球团、高炉等产量、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近年研究发现,作为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成分的足细胞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猪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热性、高致死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威胁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建立新的抗病毒方法,加快抗猪瘟动物育种研究,控制猪瘟的流行具有重要
从企业对输送方式的预期目标出发,介绍了四种常用的灰渣输送方法,并将这四种方法作对比,最终得出管道运输方式是目前大型煤化工气化灰渣输送的最佳技术方案。
配网自动化技术作为网络技术与配网系统的整合,助推我国配网机制朝着信息化方向良性发展。文章通过探析配网自动化技术及配网管理,以期助推我国电力产业与时俱进。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ms type 2,PCV2)属于圆环病毒科,基因组全长为1768nt或1767nt,除ORF1和ORF2两大阅读框外,还潜在9个ORFs。ORF1编码与病毒复制相关的Rep蛋白,ORF2编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