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SiOxCy薄膜的制备与发光特性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电子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硅基发光材料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近几十年来,各国学者对硅基发光材料和相关器件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如多孔硅,Si-SiOx,Si-SiNx,Si-SiOxNy等低维纳米结构材料上。但是,这些材料在实现较高发光效率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限制着硅基发光材料的应用。近年来,SiOxCy因具有较强白光发射特性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SiOxCy是一种理想的稀土离子掺杂的母体材料,而且SiOxCy能很好地控制硅基薄膜中载流子的注入。因此SiOxCy在硅基光电集成领域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光源材料。本文主要对掺杂(碳,氮,氧和稀土离子)硅基薄膜的制备与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如下:  (一)利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PECVD)技术,以硅烷(SiH4),甲烷(CH4),氧气(O2)和氨气(NH3)等前驱体在为反应气体,沉积通过调控氨气流量制备若干氮掺杂SiOxCy薄膜。分析薄膜的光致发光光谱,FTIR光谱以及XPS的测量结果,发现通过调控SiOxCy薄膜中的氮含量,薄膜中缺陷发光中心会发生变化,并能够实现较强的白光发射。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制备了碳掺杂氮氧化硅膜,其中以硅烷(SiH4),甲烷(CH4),氧气(O2)和氨气(NH3)作为前驱体。通过调节甲烷流量,制备了不同碳含量的SiOxNy薄膜。分析光致发光光谱和激发光谱结果发现,通过调控薄膜中的碳含量,发光法强度的增强,且发光强度与碳含量的增加具有相同趋势。  (二)利用磁控溅射系统制备铕离子掺杂SiOxCy薄膜。分析发现铕掺杂SiOxCy薄膜的光致发光光谱中具有明显的蓝光发光峰和红光发光峰组成。通过改变溅射功率实现对 SiOxCy薄膜中铕离子的含量调节,可以实现对发光强度的调节。分析光致发光图可以发现,随溅射功率的增强蓝光发光峰逐渐减弱,而红光发光峰逐渐增强。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红光增强主要原因是存在从主体材料的缺陷态到Eu3+离子的能量转移。
其他文献
前言近年来在东亚各国,以现代艺术家及其作品相关为主题的书籍和展览相当兴盛。而日本的现代美术研究,19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一开始关注与欧洲美国艺术动向的关系为主要观点,到
2016年11月21日清晨,刚下过雨的雾都重庆显得格外静谧,不过这种静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婚纱摄影人纷纷走进了位于重庆的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一场婚纱摄影的行业
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作为新一代的发光照明光源,白光发光二极管是国际照明研究领域的热点。它具有寿命长、节能、环保、响应速度快和工作电压低等一系列明
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和环境保护手段的市场化共同促成了生态金融市场的出现。全球环境基金和生物多样性基金。全球环境基金是联合国发起建立的国际环境金融机构,1991年正式开
传统半导体硅太阳能电池由于制备成本高昂且制备过程造成环境污染,促使科研人员把目光瞄准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领域。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丰富、制备工艺简单、卷对卷、可大面积制备等,与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相比,有难以比拟的优势。但是,与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OSCs的光电转化效率依然偏低。为了提高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PCE),通常把研究重点放在太阳能光子的吸收效率方面。一种方法是增加活性层的厚度。另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理论品格,而且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导意义,这同样体现在金融领域。金融也是生产力,没有金融的现代化,就不能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市场营销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销售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根据高校的教育理念,要求在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中,注重专业立体式的实践教学,加强高校
何为情商?情感智商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的能力.”现在,人们对情商的理解,一般认为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及其民族团结教育是当代教育界不可或缺的讨论焦点.班级文化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接轨,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且已愈来愈受到各方
自从p2p网络借贷平台涌入中国迅速崛起之后,高校校园作为极具潜力的市场以极快的速度被占据。然而由于大学生自主还贷意识缺失导致校园贷引起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故本文设计了基于大学生的信用评级模型,采取AHP层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已有的样本验证得出一个初步的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通过模型的结论对大学生和借贷平台提出未来的发展意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校园贷在高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