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推出的《科学》课程强调科学探究,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问题”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教和学的过程尚未完全摆脱知识“灌输”和“应试”训练的束缚。作为一种以问题为起点和主线开展活动,促进学习者探究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的问题化教学模式,有望在《科学》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在问题化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了问题化教学的实践探索。课题综合运用了文献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有效问题的生成、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化教学的课堂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学生问题意识的生成变化提出了教师的教学应对策略,寻找该理论与《科学》课程教学实践的最佳结合方式,并为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实证依据。研究基本结果表现为: 1 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开展问题化教学设计的实践,需要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并借助一定的量规检验问题(集)的有效性,精心设计丰富的、质量优良的问题开展教学。 2 开展问题化教学设计,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信息技术支持、探究实验活动、生活体验等多种形式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3 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开展问题化教学设计,对增强学生《科学》学习的动机和提高学习成绩具有极显著效果,对增强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有显著效果。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有显著提高,而且对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逐步丰富其学习方式,在培养其问题意识方面具有肯定的作用。 4 在《科学》教学中进行问题化教学设计,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观念,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从思想方法、科学态度、技术路线上给予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 5 教师在进行问题化教学设计实践时,要积极采取合适的策略来保护、鼓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为学生开展问题的探究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拓展探究的时空,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反馈作用。 基于问题化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建议优先实现对各区县教研员有关“问题化教学设计”的“培训者培训”,以进一步推进问题化教学的普及和提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