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食品加工厂、造纸厂和屠宰场等工业发展迅速,此类工业废水中有机物浓度极高,厌氧处理工艺因除碳效果好,成为其首选工艺。然而经过厌氧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呈现氨氮浓度较高、碳氮比较低的特点,所以为污水后续处理探寻一种高效稳定的脱氮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厌氧出水水质特点进行人工配水,采用课题组研发的可搅拌曝气的时控机械式间歇曝气设备(专利号:ZL 201710651869.6),设计了一款组合式反应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加工厂、造纸厂和屠宰场等工业发展迅速,此类工业废水中有机物浓度极高,厌氧处理工艺因除碳效果好,成为其首选工艺。然而经过厌氧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呈现氨氮浓度较高、碳氮比较低的特点,所以为污水后续处理探寻一种高效稳定的脱氮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厌氧出水水质特点进行人工配水,采用课题组研发的可搅拌曝气的时控机械式间歇曝气设备(专利号:ZL 201710651869.6),设计了一款组合式反应器(变异SBR+MBR),在时控开关的控制下,反应器实现周期性间歇运行,可调节进水时间、曝气时间和沉淀时间。本文主要探讨了进水COD/TN(15、10、5)、运行周期(12 h、8 h、6 h)、间歇曝停周期(30 min、60 min、120 min)和间歇曝停比(1:1、2:1、3:1、1:2)对脱氮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结合污泥特性,优化反应器的运行工况。试验启动阶段,负荷由低到高,在第23天各项水质指标都已达标,并在第23~30天能够保持稳定的处理效果。稳定期间COD和氨氮去除率约98%,总氮去除率约91%,反应器运行良好并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在单因子优化试验中,根据厌氧出水的碳氮关系,调整进水COD/TN,结果表明进水COD/TN为10时反应器的脱氮效果较好,COD、氨氮和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29%、98.50%和93.34%;考虑到经济因素,在保证出水达标情况下优化运行周期,结果表明运行周期为8 h较为理想,COD、氨氮和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23%、98.07%和92.76%;在间歇曝停周期优化试验中发现间歇曝停周期60 min脱氮效果最好,COD、氨氮和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23%、98.07%和92.76%;在间歇曝停比优化试验中,结果表明曝停比为2:1时出水水质最好,COD、氨氮和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85%、98.28%和95.52%。对试验运行中的污泥特性进行分析,期间有部分工况运行下污泥性能较差。其主要原因是底物浓度太低和溶解氧过低,可通过提高曝气量来增大溶解氧浓度、提高进水碳氮比,以尽快恢复污泥特性。本试验中的变异SBR+MBR组合反应器在无需外加碳源情况下脱氮效果高效稳定,为厌氧处理后续的脱氮工艺提供了新途径。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世界海运业的迅速发展,港口集装箱装卸的主要设备起重机趋于大型化。随着全球地震活动的日益活跃,大型化的起重机在地震中对港口码头抗震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加之目前对港口工程抗震性能要求与现阶段抗震设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为更好的应对起重机―高桩码头相互作用体系在地震时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亟需更加系统、详细地研究考虑起重机效应下高桩码头的抗震性能。基于此,本文针对典
随着地铁隧道建设的蓬勃发展,地铁隧道穿越的地质条件更为复杂,近年来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失稳、坍塌等事故屡见不鲜。相较于单一地层,隧道施工干扰下土岩复合地层变形传递过程、力学演化特征、失稳破坏机制均不同。针对既有研究不足,本文以青岛土岩复合地层地铁隧道为背景,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78356),就地铁隧道施工扰动下土岩复合地层渐进破坏模式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
我国现行的路基设计理念多是基于静力学理论,而车辆荷载是一种动荷载,用静力代替车辆荷载对路基的作用显然不足。随着我国“十三五”的圆满收官,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公路运输呈“大流量”、“高速度”、“非轻即重”等特点,路基受到汽车动荷载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路基设计理论中更多的考虑动力学方法已成必然之势。本文通过课题组发明专利进行了路基动态响应的现场试验,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AC 3D对车辆荷
钢筋混凝土楼板作为主要承重构件之一,高温会使结构发生损伤,并影响其正常使用功能。目前,对于火灾后建筑物结构或构件的损伤评定[1],只停留在损伤位置的确定,还无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如何把损伤量化,是我们科研人员一直以来需要攻克的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4块钢筋混凝土板进行动力试验(动载)和高温后的承载力试验(静载)。通过损伤深度、频率折减、刚度折减、荷载-挠度等方面,对高温后结构或构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中深层地热能是指深度为500-3000m岩土所具有的能量,该部分能量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提取中深层地热能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为了深入研究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耦合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特性,本文利用TRNSYS软件建立仿真模拟系统,并基于青岛市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热泵换热系统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根据模型分析了系统运行特性,本文主要
研究轮胎的振动噪声特性,提高轮胎的NVH性能,一直是研究热点。主机厂反馈轮胎在整车时速达到某一值时车内声压级较大,车内嗡嗡音明显,主观评价不可接受的问题。需要制定一个不同噪声源对频率段影响范围的标准,能快速定位问题点。解决胎噪过大问题时,可以先对轮胎进行噪声测试,找出噪音过大的频率段,再根据划分标准快速找出原因。研究得出轮胎模态、轮胎花纹及轮胎空腔是影响轮胎噪声的主要因素,为了得出频率段的划分标准
人体舒适性与建筑物理环境息息相关,声环境舒适性是评估室内环境的重要环节,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情绪变化和身体健康。人脑中存在着生物电,即脑电波。自然界的万物皆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大脑的中枢神经电场也遵守能量守恒规律。当人脑受到外界环境的声音刺激时,神经细胞内外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在神经传导通路中形成脑电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
旋转机械尤其是轴承和齿轮是机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已在制造、交通、化工、冶金、航天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基础零部件一旦发生故障,危害性极大,甚至会引发机毁人亡等灾难性事故。因此对旋转机械故障诊断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本文基于旋转机械典型故障机理与故障特征表达分析和实验研究,发现基于故障特征频率计算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具有模糊性。可能原因是噪声信号对有效信号的调制和单传感器检测监测不全面
根据国内国外文献分析了有关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研究进展、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碳塑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效率,该研究对太阳能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传热过程及结构特点建立了集热器的热平衡方程,根据现有的研究简化集热器热损失的计算过程,通过经验公式计算热损失系数。为便于实验研究,引入效率因子与热迁移因子,采用集热器进口流体温度代替不易测量的吸热板表面温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绿色建筑理念的逐步升温,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产业化已逐渐成为一种产业趋势。与传统的现浇工期相比,装配式建筑能更好地控制工期、建筑质量、劳动力消耗和成本等。装配式建筑通过规范的设计、生产、装配施工和综合装修,可以更好地控制工期,有利于实现建筑业的产业转型,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装配式建筑具有构件大、施工速度快的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威胁人民生命安全、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