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长石矿山在长期开发过程中堆积了大量选矿尾矿和低品位的夹石,尾矿的堆积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场地,还给周边环境造成危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该尾矿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在对国内外长石尾矿资源化利用研究进行综述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该尾矿特性、选矿试验、药剂与矿物表面作用机理、浮选废水处理方法,并对环境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该尾矿中主要的化学组成为:SiO272.79%、K2O4.74%、Na2O3.34%、Fe2O30.94%,矿物组成主要是长石和石英,此外,还有少量黑云母和白云母等矿物。 降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磨矿细度为-0.074μm60%左右。试验室条件下,最佳的弱磁和强磁场强度分别为0.28T和1.0T,经过弱磁-强磁降铁后,尾矿中Fe2O3去除率达77%。浮选条件试验表明,采用无氟少酸浮选,可以得到产率49.36%,含K2O9.0%、Na2O4.3%、Fe2O30.21%的长石精矿,产率43.03%的含Fe2O30.11%、SiO298.3%的石英。长石精矿、石英分别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平板玻璃用长石》(JC/T857-2000)一级品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日用陶瓷用石英》(QB/T1637-1992)中一等品要求。 在长石、石英单矿物的浮游差异性和表面电性差异最显著的条件下,对二者与捕收剂作用后的透射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十二胺在长石和石英表面均只存在物理吸附,十二烷基磺酸钠在长石表面既存在物理吸附,还与Al-O形成化学吸附,而在石英表面仅存在物理吸附,十二胺与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合捕收剂在长石表面既有物理吸附,还存在氢键作用,而在石英表面仅存在物理吸附;芘荧光探针试验研究表明,相同浓度条件下单一捕收剂和混合捕收剂溶液中的长石表面疏水性比石英强,混合捕收剂溶液中的矿物表面疏水性比单一捕收剂强,且在矿物表面形成胶束浓度要比单一捕收剂低。 对一次浮选废水再用于浮选用水的研究表明,由于浮选废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含量较高,成分复杂,不宜直接回用。针对该废水特点,采用石灰乳进行沉淀吸附的方法处理,试验表明,当石灰乳用量为5kg/m3时,对CODcr和SS去除率分别达到69%和86%,出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按该工艺处理一吨尾矿,成本约165元,获得的长石、石英产品总价值约210元,可获得约45元利润,环境经济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