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荣与衰退交替是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直到最近的100多年,收缩城市开始出现在欧美国家,中国在经历了快速城镇化发展后,部分地区也开始出现收缩,但中外收缩城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在对收缩城市相关理论、概念界定等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外收缩城市的动因机制及表现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其次以梁平县为例分析中国西部地区出现的收缩现象;最后针对中国西部地区的收缩现象提出规划应对策略及建议。事实上,中国当前的城市发展是建立在增长模式下的顶层设计,这与德国等欧美国家收缩城市早期的城市发展主导范式一致。改革开放以来,增长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已经从经济发展领域渗透到从中央到地方整个发展体系的方方面面,在相当程度上而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通过城市空间的扩张来完成的。在增长主义的指导思想下,中国的城市政府一直将经济增长置于首位,形成了粗放式、蔓延式的城市空间发展态势。在这种“增长思维”主导的背景下引入城市收缩的研究将为学者专家和政府规划部门提供一个崭新的观察视角,政府应以前瞻的视角看到城市增长与衰退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因势利导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城市收缩现象,合理应对中国即将或正在发生的城市收缩现象。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收缩城市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收缩城市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进行分析,阐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收缩城市相关研究综述。主要包括收缩城市概念界定及量化标准、收缩城市的成因、空间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等研究概述以及提取收缩城市研究要素。第三部分为中外收缩城市比较研究。主要从动因机制如全球化、去工业化、郊区化、人口老龄化及表现特征如收缩度、收缩进程、社会现象、空间模式进行对比并总结分析。第四部分为中国西部地区梁平县的收缩现象研究。研究发现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梁平县存在中国特有且典型的收缩机制及表现特征。第五部分为中国西部地区收缩现象的规划应对策略及建议。通过前文对城市收缩问题的研究与探讨,针对中国西部地区出现的收缩现象提出反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