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轿车的普及,车辆数量迅猛增加,同时公交化率偏低,导致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拥挤,群众出行不便,像余姚这样的县级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城市公交供给数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公交行业的过度私营化,政府没有发挥应用的主导作用。以前,政府在公交供给安排上,一般都从民营化、市场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对当时的城乡公交行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当时对搞活经营机制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现在从公交行业的公益性的角度看,民营化、市场化很难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公交产品,城市公交行业要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向社会提供满意的城市公交产品,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城市公交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按照公共产品的一般原理,在该产业中,政府与市场的效率职能以及他们效率失灵,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动态变化的。政府在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和比较效率,市场和竞争性企业在供给私用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和比较效率。因此,在公交行业中需要研究政府与市场的效率边界,建立起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方参与的混合经营制度模式。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以浙江省余姚市城市公交体制改革为例,在分析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公交服务的供给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地方政府在城市公交这一准公共物品供给上的定位和责任,通过思考有关的对策,为其他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