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臣民到新民——中国近代人格观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如何实现从传统臣民向近代新公民的转变——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依附差等的传统人格转变为自主平等的近代人格,是近代中国思想家思考和阐述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代中国思想家对中国人人格的改造与重建的探索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背景下展开的.它是以西方民主自由人文主义精神为参照,呈现出批判继承和逐步扬弃中国传统儒家成圣成贤的德性人格观的过程.从秦初至清末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期间,中国知识分子阶层追求由士而仕,以匡助国君、替天行义的修齐治平为其最高人生理想和自我人格实现.由于近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不成熟或者说不精致、不系统,导致近代思想家对中国文化传统大都缺乏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尤其是在处理文化传统与西方近代人文哲学思想的关系时,对以儒家哲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及人格观理性分析和继承不够,对"旧"自我与"新"自我的历史文化继承关系缺乏应有的理论联系,从而影响了他们对人格观问题更深入地认识和思考,以致在80多年的反传统浪潮中对文化传统资源的破坏大于建设,这是无奈的历史遗憾.但是,他们的思想对激发当时及其后的人们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压制人性的纲常礼教以及接受西方先进人文思想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这种启蒙对促进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其他文献
黄干(1152-1221年)是我国南宋时代著名的朱子学家,“谭阳七贤”之一,是朱子殁后朱子门人的领袖,对朱子学的发展做出过较大的贡献。但是,目前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很罕见,甚至可以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他的《资本论》构成的资本批判思想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范围内的无产阶级经济哲学;从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的土壤中诞生、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实践为
科技创新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社会心理是科技创新发展人文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会心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对于实现科技创新与社会心理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认为社会心理对科技创新影响作用一般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社会心理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二是社会心理对科技创新的阻碍。 社会心理促进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引导作用、选择作用、支持作用和积极地限制
学位
本文主要以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为理论线索,通过阐述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来源和演进过程,揭示了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当代启示。  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