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继续以发展水电为指导方针,大力推进水电基地的建设,因此,水电项目的建设规模正在日益增加,地下洞室作为水电工程重难点部分,它的施工安全管理对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地下洞室具有其特殊的施工环境,不同于地面工程,由于作业面狭小,施工环境阴暗潮湿,导致其存在较多施工风险且很难被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工人自身对风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工作人员风险感知的研究多停留在大规模突发公共安全事故以及煤矿开采领域。目前在水电工程施工领域还没有具体应用,本文通过文化理论视角、社会放大视角、心理测量视角分别探究风险感知内涵,站在施工企业角度,分析影响工人风险感知的相关因素,明确各影响因素对工人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机理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通过心理测量视角分析工人风险感知内涵,结合地下洞室施工特点,综合运用文献阅读法和专家调查法对地下洞室施工人员风险感知因素进行识别和提取凝练,利用E-prime实验软件初步检验因素准确性,并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法编制地下洞室施工人员风险感知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其次,将收集的数据录入到SPSS模型中进行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以及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问卷数据信度和效度良好。利用AMOS软件建立初始SEM模型并进行模型拟合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各适配指标均达标,数据可靠,模型可接受。 最后,通过对SEM模型进行路径分析,计算地下洞室施工人员风险感知影响因素间各条路径系数以及因子荷载数,依据数据绝对值大小对相对重要因素进行识别。并根据模型反馈得出的中介效应找出重点中介因素,据此提出地下洞室施工人员风险感知水平提高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地下洞室施工安全管理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为营造安全的地下施工环境提供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