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现代主义出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思与超越,诞生之时起就受到了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后现代相关理论起源于建筑领域,后在文学艺术领域发展,随后广泛出现并延伸至各个领域,最终汇流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文化思潮。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后现代主义理论运用于电影研究,从后现代的视域赏析电影。美籍犹太裔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是好莱坞的高产神话,截至目前由他编剧并执导的影片将近60部。尽管作品繁多,伍迪·艾伦电影的文化主题却相当统一,即聚焦当代美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着力表现他们的精神危机。纵观艾伦50余年的电影生涯,其影片多以大都市、尤其是他生长的纽约为叙事空间,以两性间的婚姻爱欲、道德伦理以及人类的生存困境、宗教信仰等深刻命题为主要题材,展现了一幅后现代社会文化和知识分子思想生活的风情画卷。采用后现代理论视角对伍迪·艾伦电影进行全新的学理阐释恰好可以解决其作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主要论述伍迪·艾伦的电影在主题内涵,叙事结构,影片节奏上呈现出的碎片化、多元化的后现代色彩。影像呈现是电影最直接也是最本质的方式,伍迪·艾伦电影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到电影主题的选择,从叙事结构的反传统、视觉传达的多义性,到镜头的再处理,再加上台词的冗长、幽默,伍迪·艾伦电影中几乎把后现代主义所看重的部分在电影中全部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