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受到政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且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同时,融资约束作为企业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融资约束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仍有待进一步考察,且融资约束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研究莫衷一是。因此,本文的逻辑起点是开放背景下融资约束的缓解,然后结合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尝试研究融资约束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要素配置在中间的传导作用,并从数理模型、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三个维度透析融资约束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和传导机制。本文尝试性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融资约束是否能够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若能,影响过程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第二,融资约束作用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是什么?技术、资本和劳动等要素配置在融资约束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不同要素配置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分别如何?第三,对于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等异质性企业,融资约束作用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有何差异?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开展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在明晰融资约束、要素配置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三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并展现现有关于融资约束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方法,同步介绍现有关于融资约束作用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要素配置作用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融资约束作用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渠道研究。其次,通过构建融资约束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模型,并结合融资约束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阐明融资约束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和传导机制,适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再次,基于选定的上市公司数据库,对样本内异质性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演化趋势分析,并借助动态度和散点图展现了二者可能存在的关系。然后,考察了纳入公司财务变量、公司治理变量和FDI相关变量为控制变量的融资约束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并结合理论分析,分别研究了技术进步、资本错配和劳动错配在融资约束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的中介效应。最后,根据所有制属性、规模属性和区域差异对样本企业进行划分,探讨了异质性企业技术、资本和劳动等要素配置传导作用的差异性。同时,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第一,文献综述发现,现有文献对融资约束的衡量较为成熟,本文选用SA指数衡量融资约束;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衡量还在探索中进行,本文选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鲜有文献将融资约束、要素配置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纳入统一框架下进行全面分析。第二,通过数理模型和影响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开放背景下的融资约束能够直接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且可以通过技术、资本和劳动等要素配置渠道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三,结合演进特征分析,本文认为异质性企业的融资约束、异质性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明显差异。其一,国有企业融资约束水平低于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融资约束水平低于中小企业、中西部企业融资约束水平低于东部企业。其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中小企业、东部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企业。进一步分析发现融资约束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非对称的倒U型关系。第四,融资约束经由要素配置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检验发现,其一,融资约束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非线性估计结果显示二者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非对称的倒U型关系。其二,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技术进步、资本错配和劳动错配等要素配置均是融资约束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渠道。具体而言,融资约束通过抑制基于研发支出的技术进步进而不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促进基于研发强度的技术进步进而不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剧资本错配和劳动错配进而不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五,融资约束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检验表明,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规模企业和不同区域企业的要素配置传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而言,其一,基于研发支出的技术进步对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高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研发强度的技术进步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高于非国有企业,资本错配对非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高于国有企业,劳动错配对两种所有制企业的影响基本相同。其二,基于研发支出的技术进步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基本一致,基于研发强度的技术进步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资本错配和劳动错配对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高于大型企业。其三,基于研发支出的技术进步对东部企业和中部企业的促进作用略高于西部企业,基于研发强度的技术进步对东部企业的抑制作用略大于中西部企业,资本错配对西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高于东部和中部企业,劳动错配对东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略高于中西部企业。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由于融资约束导致的非均衡技术进步、资本错配和劳动错配,制约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由此提出如下建议:(1)合宜的融资约束有助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过高或过低的融资约束均会抑制企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政府和企业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合宜的融资约束水平。(2)通过推进要素市场化建设,逐渐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3)促进异质性企业的协同发展,包括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协同发展、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和东中西三区域企业的协同发展。(4)开放背景下要把控FDI流入的均衡性,包括异质性企业的均衡性和双向直接投资匹配的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