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问题探究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e1r2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违法处罚体系采用“违法——犯罪”二元制结构,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存在密切的联系,行政违法可能因为情节、后果超出违法的范围,触犯刑法而被追究刑事责任。这就涉及到行政机关对司法机关的案件移送,同时也产生了行政机关收集的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问题。行政执法证据是否能够在刑事诉讼中使用,应当如何使用,这是一个理论和实务界长期争论的话题。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2款对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规定并不具体明确,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且随后最高法、最高检以及公安部出台的法律文件对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法律规范不统一也造成了实践中使用的混乱。本文拟从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困境入手,分析困境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完善的建议。本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正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现状和困境,主要包括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不完善,以及实践中行政执法证据的使用较为混乱、司法人员对于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证据种类和对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方式和内容理解不同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对于行政执法证据使用困境的原因分析。为了探究法律规定和实践乱象的原因,首先需要对这一问题中涉及的诸多概念进行辨析,主要包括对于行政执法以及行政执法证据的概念、“作为证据使用”的含义以及证据能力的相关概念理论的辨析,对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关系进行辨析。进而从证据能力的角度总结出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使用的问题原因,包括立法与实践中对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审查不分,以及通过划分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限制行政执法证据的使用规定不符合证据能力的规则等。第三部分是对于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完善建议。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取消证据种类的限制。本文提出行政执法证据的使用本质是证据能力问题,而证据能力不应当通过证据种类来判断,而应当给所有种类的行政执法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机会,并具体论述了目前未作规定且争议较大的几种言词证据的使用。第二个方面是完善立法体系,具体包括统一法律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建立统一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完善对行政执法证据证据能力审查的规定等。第三个方面是建立专门的行政调查程序,统一行政执法的取证程序和标准,规范行政执法中的调查活动,提高权利保障的程度,同时也便于对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时进行统一的审查。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信息供求双重推动下,现金流量预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分析师报告中,成为继盈余预测后另一重要的分析师预测信息。鉴于分析师现金流预测信息逐渐增多,且越来越受
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电商形态更加多样化的环境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电子商务视觉设计》课程的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本文从课程相关工作岗位的定位、专业特点、教材
受省委常委会委托,我就《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一、坚持政治站位和集思广益,
目的探讨情景互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将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按照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案
通过对氧化镁混凝土在变温条件下膨胀特性的分析,指出了传统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计算变温过程中膨胀变化的当量龄期法,即采用变温后曲线相同膨胀量处的切线斜率计算膨胀量.
石门拱坝坝基渗流性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两个不同的防渗区域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渗流、坝踵裂缝等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不同防渗措施对坝基渗流影响的机理,对石门拱坝坝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还不平衡不持续。最主要原因是乡村制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