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经济不断陷入困境,我国经济也不可避免的遭受了巨大冲击,目前尽管已出现复苏迹象,但是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此时,我国政府采取的一切宏观经济调控措施都显得尤为引人关注,其中货币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在刺激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有效,传导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关系着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作用力的发挥,关系着我国是否能够较快的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为最终目标,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作为中介目标。在实际的传导过程中,由于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显著差异,造成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在各地也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更全面的验证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本文通过收集1990-2007年18年间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及信贷渠道在我国东、中、西部的三个省:广东、河南、四川的传导效率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渠道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不明显;信贷渠道仍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商业银行、国有企业等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体制落后;利率市场化进程发展缓慢等都成为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障碍。因此,本文针对这些制约货币政策传导的不利因素提出了三点对策:一是加强金融市场建设;二是加快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改革;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希望通过我们循序渐进的有效改革,能够尽快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使得货币政策意图能够准确、高效的传导。